香港回归20年 深港贸易增长近10倍
来源: 文汇报 发布时间: 2017-06-23

  香港是深圳最大的进出口市场,深圳口岸是内地对香港最重要的贸易纽带。鲜活的蔬菜鸡鸭、全球各色奇异水果、以及品种新颖的电子产品,源源不断的在深港两地间进出。二十年间,深港间贸易结构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从劳动密集产品逐步向高端机电产品、从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不断转变。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两地贸易增速明显加快,深圳海关既是深港经贸高速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深港两地密切融合的参与者。据海关统计,深港贸易规模从1997年的701.4亿元人民币大幅攀升至2016年的6961.5亿元,年均增长12.8%,快于回归前5年(1992年-1996年)年均增速10.1个百分点;二十年间,两地贸易规模增长近10倍。

  深港经贸进入互惠共赢时代

  自香港回归以来,虽然历经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风暴的双重冲击,深港贸易占深圳整体外贸进出口比重仍不断提升,从1997年的18.8%达到2013年34.2%的历史高位。深圳海关综合统计处科长刘颖告诉记者,目前深港贸易正处于深度调整共谋发展期,2016年深圳市进出口值2.6万亿元,其中对香港进出口6958亿元,对香港贸易额占深圳进出口超过20%。香港在深圳口岸贸易伙伴中仍然稳固第一的位置。

  如今,港商建立的“前店后厂”加工贸易模式日渐萎缩,“加工贸易+外商投资企业”模式的主导地位弱化,外资包括不少港资企业也将其产能继续内迁,所占比重逐渐回落,2016年已降至55.9%,与香港回归当年基本持平。同时,民营企业进出口以年均44.3%的迅猛增长速度,成为深港贸易的又一重要推动力量,所占比重持续提升,由回归当年的不足1%增至2016年的4成以上。

  深港贸易结构变化也反映出两地经贸发展新时代的来临,深圳从单纯的学习者逐渐成为赶超者、合作者,两地互补、互惠共利、经贸融合正在形成。20年以来,深圳陆续增设深圳湾口岸、福田口岸、大铲湾口岸三个新口岸。

  通关提速促进对港经贸发展

  凌晨时分,深圳皇岗口岸的旅客、货运通关现场仍然灯火通明,海关人员繁忙如白昼。2003年,CEPA协议正式签署,内地旅客赴港澳自由行开始实行。当年1月,皇岗口岸旅检开始实行24小时通关,皇岗海关成为全国首个客货运渠道均实行24小时通关的公路口岸海关。

  实行24小时通关的背后,是深圳对香港出口,特别是手机、计算机、电子设备等高档机电产品出口的飞速增长,这些电子产品需要更快的时机来先人一步抢占市场。刘颖认为,回归以来深港进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对港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不断提升。

  从2002年起,海关在粤港公路口岸实施自动核放系统,实现车辆在公路口岸卡口的自动识别和自动验放,将正常车辆在口岸通关时间由原来的2分多钟缩短为5秒内。2007年启动跨境快速通关业务,实现粤港公路口岸与主管地的无缝衔接;2014年以来,完成粤港公路口岸通关模式由地方版向全国版的转化。

  目前深圳海关正在粤港公路口岸逐步实现区域通关一体化,陆续将粤港公路口岸货物通关申报范围拓展至全省、泛珠四省以及全国。

  “白手起家”国际大港的通关路

  20年前,站在梧桐山山顶往下看,可以看到沙头角东侧的盐田港码头,1997年,成立已4年的码头还名不见经传,但却隐约显露出成长的潜力。开港初期,盐田在国际上鲜为人知,码头吞吐量非常低。发展的路怎么走,成为了码头经营主体企业和政府口岸单位共同面临的问题,深圳海关隶属大鹏海关就是其中之一。

  码头的北侧是一栋十一层高的建筑,大鹏海关的办公场所坐落于此。1997年是大鹏海关开展业务的第4个年头,报关大厅位于办公楼的一楼,熙熙攘攘的大厅都是等待办理转关和清关业务的报关人员,海关关员平均每人每天要接上千份报关单。

  2007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也是这座与香港隔岸而望的码头吞吐量达1千万标箱的一年。盐田港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千万标箱的单一码头,并且至今连续7年超千万标箱。2015年1月28日,随着一个龙门吊发出轰隆的声音,一个集装箱被缓缓吊起,这个集装箱本身并不特殊,却标志着一个有趣的数字——盐田港开港以来的第123456789个标箱。同年5月22日,又一个很有趣的场景出现,同时停靠三艘超18万吨船舶,再一次让盐田港开了全球先例。

  经历20多年的发展,如今拥有94条国际干线、18个大型深水泊位、配备81台超大型岸吊、堆场面积417公顷、可容纳40万个标准箱的盐田港,已然成为这个城市奇迹般发展的缩影。

  保障香港市民“餐桌稳定”

  潮记食品(香港)有限公司的彭先生从事鸡鸭鹅以及猪肉产品等供港食品业务逾30年,他告诉记者,他经营的公司在广东惠州、海丰以及广西博白等地有养殖场和加工场,每天大量供应香港鸡鸭鹅和猪肉产品。

  对通关效率,彭先生也是深有感触,“1997年前后,我们的供港鲜活车辆到了文锦渡口岸要排好队等申报后才能排队出口香港,现在通过提前申报,凭集报清单随报随出,通关时间节省了很多,香港市民也吃到了更新鲜的肉、菜”。

  据悉,文锦渡口岸输港鲜活物资有较长的历史。香港回归后,祖国内地对香港的各种支持有增无减,时至今日,香港市场供应量85%以上的蔬菜、活畜禽等食品物资都是经文锦渡口岸供港。毫不夸张地说,香港民众的“餐桌稳定”有赖于从文锦渡口岸输港的鲜活物资。据文锦渡海关统计,仅2016年,文锦渡海关就验放了供港鲜活产品221.9万吨,同比增加3.2%,总值 54亿美元,同比增长9.5%,有效保障了香港的民生需要。

  此外,据深圳海关统计,2016年经深圳口岸进口水果共计103.3万吨,同比增加10.1%,价值共计151.9亿元,均位居全国口岸第一位,而文锦渡口岸则是深圳口岸最主要的进口水果口岸,接近七成的水果均从文锦渡口岸进口。

  四通八达的“空港物流快线”

  香港回归以来,深圳机场和香港机场合作提上日程,2005年8月,“空港物流快线”业务模式投入运营,香港机场到深圳机场之间货物能够无障碍跨境通关、点对点对接,既缓解了香港机场的货运压力,又能够充分运用香港丰富的国际航运网络,促进深圳机场货运业务的蓬勃发展,丰富了企业在货物运输线路上的选择,压缩了运输周转成本,促进深港两地进出口贸易额大幅提升,机场海关货运监管现场业务量也大幅增长。

  90年代初,宝安机场东南的海边,还是一片人烟稀少的滩涂地,偶有过往的渔船停靠歇脚。1993年,客运码头在这一片滩涂地中顺利竣工,从此,这里拥有了直达港澳机场的水上快线,也催生了机场海关的码头监管科室,极大的便利了进出境的港澳转机旅客和宝安片区的居民。

  家住福永的王先生说,“如果想要到香港转机,从深圳机场客运码头坐船直达香港机场只需要1个小时,比绕道皇岗、罗湖口岸节约3个多小时,2007年深圳湾海关开关以前,整个西部片区的出入境旅客都大多选择从深圳机场码头前往港澳机场。”2010年5月,为进一步促进深港水运客运通道的发展,旧码头搬迁至新的福永客运码头,机场海关码头监管科见证着越来越多的旅客聚散。今年1到5月,深圳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1852万人次,同比增长8.8%;货邮吞吐量44.9万吨,同比增长6.8%。

  数读深港贸易20年

  深港贸易规模从1997年的701.4亿元人民币大幅攀升至2016年的6961.5亿元,20年间,两地贸易规模增长近10倍。

  深圳对香港一般贸易进出口呈快速发展,年均增长14.5%,占深港贸易比重由1997年的21.1%提升至2016年的28%。

  1997年,每天经罗湖口岸进出境的旅客约为15万人次。20年后,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23万人次,历史最高峰达到39.8万人次。(记者 石华)

[责任编辑: 李雪姣 ]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639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