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事加码 香港文创产业迈步向“新”

来源: 中新社          发布时间:2024-12-27

  如果近期来港,你或许会在香港街头偶遇“大熊猫”。2500只大熊猫雕塑正在香港各区巡回展览,吸引市民及游客驻足“打卡”,展现全城“大熊猫热”盛况。

  2024年全年,此类文化艺术盛事不胜枚举,促进香港“盛事经济”,亦助力香港建设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临近年终,业界人士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已进入“初步收成期”,在政策支持和基建完善下,发展为香港主要产业未来可期。

  12月2日,大型熊猫展览《PANDA GO!香港游》在香港国际机场举行欢迎仪式,热情迎接2500只大熊猫雕塑抵港。图为抵港大熊猫雕塑。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

  “盛事经济”成效显著

  细看2024年香港盛事年表,可发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艺活动。无论是3月开幕的“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任哲雕塑展”、5月全球首个以“哆啦A梦”为主题的无人机灯光表演,还是12月开启的刘德华巡回演唱会,每月均有的盛事各领风潮。其中,无人机灯光表演更令维港两岸万人空巷。

  今年初,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在记者会上说,2024年全年香港有约150项盛事。至今年11月,特区政府推算,今年全年盛事活动超过240项,预计吸引约200万人次旅客,可为香港带来约75亿港元的消费额,经济增加价值约为45亿港元。

  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马逢国看来,“盛事经济”的收效,在于特区政府和业界用心把握活动主题,除围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定位,亦深挖香港丰富文化资源,包括曾盛极一时的流行文化,巧妙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5月25日晚,以“哆啦A梦”为主题的无人机灯光表演在香港尖沙咀海滨上演,为市民和游客奉献精彩的“视觉大餐”。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特区政府打造“盛事之都”,除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让香港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今年3月,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首次主办“香港国际文化高峰论坛2024”,其后香港艺术发展局首次主办香港演艺博览;两项旨在为业界搭建文化交流交易平台的国际盛事,均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演艺博览汇聚来自逾60个国家和地区、逾1400名艺术从业人员,举办超过100场表演、讲座及活动;国际文化高峰论坛则在汇聚全球文博机构领袖之外,提供平台让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与全球21家顶尖博物馆、艺术品修复及研究机构、剧院等签署合作意向书。

  在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看来,上述活动的成功,无疑是各地艺术文化领袖和业界翘楚对香港投下信心一票,足证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潜力和在国际舞台与日俱增的影响力。

  发展为主要产业未来可期

  唐英年指出,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已进入“初步收成期”,未来发展前景无限。他甚至提出更具体的目标——十年内,该产业在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或将从目前约4.5%跃升至10%,成为主要产业之一。

  马逢国同样对该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他提到,特区政府11月公布《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提出4个发展方向、共71项措施,为产业发展描绘出清晰愿景。随着启德体育园将于2025年第一季启用,加上现有的西九文化区,香港文化基建逐渐完善,为吸引更多国际明星、艺术团体来港演出创造条件。

  马逢国认为,2024年“初步收成”后,香港文化创意产业也将迎来加速发展、延续蓬勃之态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