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清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发 钟欣 摄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就从来没有机会去内地,可能只是在香港过比较简单的生活,它给了我一个难得的、挑战自己的机会,改变了我人生的方向。”港区全国政协常委伍淑清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伍淑清是香港最大饮食集团之一美心集团的“太子女”,内地的改革开放让她有机会“单挑重任”,创办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成为一个全新领域的“拓荒者”。伍淑清由此被称为“001小姐”。
1978年12月10日,伍淑清第一次去内地考察,见到当时的内地景象,觉得“香港与内地的时差大概有三、四十年”。正因如此,她认为内地发展大有可为,并萌生了去内地投资的念头。
回程火车上,伍淑清从广播里听到邓小平的讲话,指出中国要对外开放,国家欢迎外商到中国投资。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政府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接着签署了中美航空协议,决定建立中美直通航线,而彼时美方要求必须有航空配餐。因此,邓小平要求中国民航局必须在1980年5月前做好航空食品。当时,在内地还没有一家具备生产航空食品能力的企业。
机缘巧合下,伍淑清和父亲伍沾德开始与中国民航局接触,商讨去内地做航空食品。由于那时内地还没有合资企业的先例,商谈过程并不顺利,纯属“摸着石头过河”。
1979年的6月至9月,伍淑清去北京的次数至少有7次,她面对的是无尽的会议和合同内容的修改,因语言不通,又不希望商谈过程中有误解,很长一段时间,双方都是用书写来沟通。
同年11月,距离中美通航仅剩半年时间,关于公司的审批还未下来。时任民航局局长与伍氏父女商量,因为是第一家合资企业,有许多内容有关方面不敢批,需要等一段时间,希望他们能提前做开业的准备,垫资订购机器设备等。
伍淑清清楚地记得,父亲思考了不到一分钟,说:“我们都是归国华侨,希望看到国家好。我相信邓小平先生说的改革开放一定可以做成,这是我们需要做的。”随后她父亲和局长握了握手就算是敲定了,返港后马上筹集了500万港元。
“刚开始也有人提醒我爸爸,说小心投资可能是没有回报的,到时还欠500万债。但我父亲觉得一生要做一次力所能及的事情,要配合国家改革开放。”伍淑清说。
1980年4月,美心集团和中国民航总局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它的“准生证”上写着“外资审字(1980)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号”。5月2日,中美通航后首架美国飞机飞离北京时,机上配餐就出自该公司。
40年过去了,随着内地航空业的飞速发展,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每天的订单从1980年的200多份到现在的10万份,从开始的500多个员工,到现在2000多个员工。目前,该公司已占据北京首都国际机场70%的配餐市场。
伍淑清认为,当初带到内地去的不仅仅是金钱和技术,而是整个企业合作的理念和管理的方法,乃至国际卫生标准。“我们从香港配了30多个有经验的人去培养内地的工人,现在(那些工人)很多都做到经理或总厨;而且像冷库和配餐车等设施,内地也都可以自己生产了。”
如今,随着新时代经济发展,伍淑清也在思考,能继续为国家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做些什么。
在她看来,优秀人才是内地对外开放不可缺少的一环,而近年来香港社会出现不少青年问题,伍淑清决定从教育入手,增进港青对国家的认识和了解。
从1997年至2007年,伍淑清自费逾1000万港元,共组织1万多名香港学生去内地交流,“这样起码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香港是中国永远不可分割的地方。”(记者 殷田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