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世平先生。
襄建经济特区厥功至伟——怀念庄世平先生
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主席 陈幼南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潮汕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两个经济人才,一个是理论的许涤新,一个是实践的庄世平。”庄世平,香港银行界的一代巨擘,长期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和全国侨联副主席。他在香港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把花费毕生精力创办、市值过百亿的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和澳门南通银行无偿地交给了国家。改革开放之初,在深圳、汕头经济特区的创办中,他经常以一位古稀老人的坚定步履,奔走于两地之间,不辞劳苦地出谋献策,作出了巨大贡献。
父亲陈伟南先生是庄世平先生同辈好友,他与庄世平先生、林百欣先生和饶宗颐教授经常聚会,共抒理想,同表心志,被誉为香港潮人“四宝”。
作为潮人第二代,我从加拿大返香港之后,跟随父亲学经商、学服务社会、学敦睦乡谊,在同长辈的接触和学习中,受到莫大启发,尤其是领略了庄世平先生乐于贡献毕生精力,无私奉献社会的感人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启发下,十多年来我参与社会服务的工作,特别是在潮人族群中,一直以庄世平先生的崇高品德和感人行为作为准则,告诫自己:言必遵先贤为教导,行必以先贤为榜样。
值此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令我更惦挂父亲与先辈在一起的那些难忘岁月,更怀念倾听先辈谆谆教诲的那些珍贵日子。这里,我想谈一谈庄世平先生崇高的人生和为国家不懈努力对我的影响。
创办特区第一间港资银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改革开放开启大幕。庄世平欢欣鼓舞,专门在南洋商业银行成立了中国投资谘询部,为内地和香港有关单位及人士提供资讯,牵线搭桥。
198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试办“经济特区”。翌年10月,庄世平决定在深圳特区开设分行。当时,特区建设刚刚起步,成功与否,前途未卜。但庄世平坚信特区方向正确,前景乐观,并决心创办特区第一间港资银行。在当时情况下北上开设分行,需要冒一定的业务风险,需要勇气和胆识。此举有人拍手称道,也有人担忧。经过申请,深圳市政府批给南商五千平方米土地,同时也留给香港一家英资银行一块土地。但后者终因信心不足,藉故推辞了。庄世平和南商同事们却毅然北上,勇敢地加入拓荒者的行列。
1982年1月,南商深圳分行在临时租借的华侨大厦开幕。从此,南商深圳分行与特区同呼吸、共命运,为特区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与特区一起成长起来。深圳分行为特区引进资金,支持了许多建设项目,包括竹园宾馆、友谊大厦、深圳自行车厂、温室无土种植厂等,对特区的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有关政策的制定,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尤其是特区起步初期,各项金融法规出台之前,庄世平和南商的同事都曾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其中包括《特区外资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特区金融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及房地产抵押和物业拍卖的有关法规。1987年,南商深圳分行推动商品房抵押分期付款业务时,就与深圳房地产公司共同研究有关法规,借鉴香港的做法。此项业务开展后,促进了特区乃至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活跃。继深圳分行之后,南商又在蛇口、海口、大连、广州等地开设分行,成为当时在内地开设分行最多的外资银行之一。
特区建设的“老师”
1979年2月22日凌晨,香港跑马地的一间公寓里,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来自广东汕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吴南生,刚刚发出了一份1300字的电文,向中央建议在广东设立“出口加工区”(即“特区”的雏形)。电文发出后,他一个电话就打到了香港。接线的正是赫赫有名的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庄世平。
吴南生说:“我这里只有台湾的大概资料,但别人的做法、管理、政策法规一概不知。其他地区的情况更是无据可查。我们要办加工区,不借鉴人家的经验,谈何容易,请你帮忙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庄世平欣然答应了这个要求。特区,从此与他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1979年3月中旬,庄世平就把通过各种管道搜集的各种法规的全套资料传到吴南生的手里。同年,4月6日,又传去菲律宾、新加坡、墨西哥、美国、斯里兰卡等国家创办出口加工区的各类资料。特区参考的法规蓝本,基本都齐备了。
由于有了这些材料,广东省委在描绘改革开放的蓝图时,就有了重要的参考内容。4月2日下午,吴南生在广东省委常委会上提出,为扭转国民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局面,解决广东经济发展困境,是否“要中央下个决心,让广东先走。至于体改,不知要等到哪年。”他说:“只要中央答应,很快可以搞起来。不要求全国作规定,只要求给广东特殊规定。”吴南生在会上还说:“外面有很多人力、物力可帮我搞的,是间接可利用的力量。他们在外面已经组织起来。”“外面的人和力量”,主要指的也是庄世平。
庄世平曾问吴南生,你敢不敢办像台湾那样的出口加工区,敢不敢办像香港自由港一类的贸易区,如果敢办,那就不但会使汕头、广东,乃至全中国的经济都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吴南生称赞庄世平说:“他熟悉世界经济,他为我们寻找来全世界各个自由贸易区、边境工业区、出口加工区的各种条例、资料,几乎我们需要什么资料,他就会立即给我们找来。没有这些材料,我们很难了解外面的世界,更难以研究、规划特区条例和制订特区规划。”例如,深圳特区面积原本规划是38平方公里,后从庄世平拿来的材料中发现,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工业区很大,广东省领导这才下决心把深圳与香港毗连的地方都规划进来。
此后,广东省委领导还多次就特区的问题广泛征询意见。这时庄世平又拿来许多境外材料,证明我们现在办的特区,不仅仅是要办工业、办出口,以后还要办农业、商贸、科研、旅游、房地产等。吴南生说:“这也是从庄世平提供的有关资料中得到启发的。”
在回顾庄世平对创办特区的支持帮助时,吴南生动情地说:“我们要特别感谢庄世平。”还说,“办特区,他是我的老师。”庄世平去世时,吴南生撰挽联致祭:“萦心国家大计其德最尊信是世人典范,襄建经济特区厥功至伟堪称一代楷模。”
建设汕头大学的“执行总监”
特区建设初期,不少侨民采取观望的态度,庄世平为他们一次次“客串”了内地游的导游。多年来,他带回了李嘉诚、庄静庵、刘世仁等海内外知名的实业家。庄世平联系实业家支援特区建设的最著名事例,莫过于说动李嘉诚创立汕头大学。
1978年,邓小平、廖承志接见泰国潮汕籍侨胞,对其提出的在潮汕兴办一所大学的愿望表示支持。1980年5月24日,汕头大学筹委会经中共广东省委批准正式成立,省委书记吴南生任筹委会主任,庄世平任筹委会副主任。
当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庄世平向李嘉诚谈起筹建汕头大学的计划,这次谈话成为一次历史性的对话:
李嘉诚问:“潮汕办大学是势在必行,我认为这一次一定能成功。但不知道办一所大学需要多少钱?”庄世平笑了笑,回答说:“这很难说,大学像海洋一样,多少钱都可以投进去。我和吴南生先生商量过,第一期开办费就需要3000万元。”李嘉诚听罢,恳切地说:“我马上捐出3000万港元作为第一期工程经费!”3,000万港元很快汇到了汕大筹委会,其后,李嘉诚先生和夫人庄月明女士决定独资创办汕大。一笔笔巨额资金源源注入,三期工程相继完工,总建筑面积为26.6万平方米。此后,李嘉诚对汕大的捐赠,成倍甚至呈几何级数增长,1989年达5.7亿港元,1997年底达12亿,2001年达18亿之巨,之后,更是超过20亿元。这其中,庄老实际上扮演的是汕大建设执行总监的角色。
李嘉诚的捐赠壮举,激发了潮汕籍旅外华侨、港澳同胞的爱国爱乡热情,在庄世平不辞辛劳的引领下,更多的潮汕籍海外乡亲则踊跃投资实业,加入家乡的改革开放行列,将自己的海外事业与家乡的经济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赤子怀乡,丹心报国,在潮汕大地的改革大潮中蔚然成风。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庄世平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洪流中不断化为宝贵的力量。凭心而论,像我一样的潮人后代,能够在香港乃至海内外作出微不足道的贡献,正因为内心深处珍藏着庄世平先生等先贤的教诲,才不负众望,不忘初心,自强不息,携手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