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吴换炎将他的塑料五金工厂从香港搬到深圳。图为吴换炎(右一)在他正在建设的深圳厂房边。
40年前,“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还归现在的宝安管。”“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深圳现在可能还叫宝安。”谈及改革开放40年里,对内地变化的印象深刻之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社团联会主席吴换炎坦言,是改革开放让深圳这个曾经遍地泥泞的小渔村,发展成如今超乎想象的国际知名的创新城市。吴换炎是第一批从香港到内地投资兴业的企业家之一,在紫荆杂志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采访中,他回忆起当年“凭着感觉”和一个笃定的“敢”字,第一批回到内地开厂的经过;他更深刻地感慨道,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人终于手里有了钱,开始从解决温饱转向更高的人生追求,开始体会到“国富民强”的实际益处。
“我的企业随着改革开放回到内地,这个决定做的太对了”
记者:改革开放初期,许多港商对到内地投资持观望态度,您则很早就决定回内地建厂兴业了。请问您当时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吴换炎:1979年,我从福建来到香港,开启了我的创业之路。起初,我的塑胶五金工厂设在香港荃湾。但由于香港土地有限,我的企业可拓展空间也有限,于是我开始寻求新的投资地点。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获批。1984年,我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深圳宝安沙井招商引资的消息,说可以在那里投资设厂,我们就按照报纸提供的联系方式去沙井实地考察。当时的沙井可以说是一片荒芜,大量的土地待开发,正好解决了我企业发展的局限,就这样把工厂搬到了宝安沙井。
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谁都不知道具体该做什么、怎么做,政府也是边做边改、边出台政策。那时,香港人对内地也不太了解,担心政策将来会变,许多商人都持观望态度。我是来自内地的,比较了解内地,所以虽然当时还没有先例,但我就敢,我凭着感觉就把工厂搬到深圳了,也成了第一批从香港到内地投资发展的商人。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企业随着改革开放回到内地,这个决定做的太对了。如果当时工厂不搬到内地,根本就开不下去。那时,香港的各种费用都远远超过内地——厂房贵、管理费用高,工人工资也高,样样都贵。深圳的工人一个月工资几百块,而香港一个工人每月要几千块;内地不论自己盖厂房也好,租厂房也好,各种费用都便宜;而且深圳的工厂大部分属于做来料加工,过海关是不需要交税的。所以和在香港建厂相比,工厂开在内地就只差了一个运费。但就算加上运费,内地成本怎样都比香港便宜。做工厂,就只有在内地才能做大、做强。
“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深圳现在可能还叫宝安”
记者:从改革开放之初到如今,您的企业一直主要在深圳。您对这40年里深圳所发生的变化,有什么印象深刻之处?
吴换炎:我可以说是深圳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当年,我的工厂刚从香港搬到宝安沙井的时候,沙井的一条街道上只能看到十几个人。那个年代内地很穷,工厂附近连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不像现在到处都有餐厅、饭店。那时我们就只能找到一个村长,每到吃饭时间,大家就骑着自行车到他家里吃饭。那个时候交通都靠自行车,我们和工厂管理人员联系要用对讲机。我的工厂刚搬过来时只有一二百人,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深圳的工厂也越来越多,而当时内地其他省市仍工厂较少,各地劳动力就纷纷来到深圳,我的工厂员工最多时达4千多人。
改革开放之前,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直到1979年深圳市获批成立之前,深圳还是宝安的一个镇,宝安是一个县,深圳是归宝安管的。我在1984年刚到深圳的时候,很多如今很繁华现代的地方都还是一片荒凉,路上都是泥巴,一路走过去,皮鞋全被泥巴粘上。那时,改革开放在深圳还算是处在酝酿阶段,主要还是规划和设计,真正的、明显的变化还没开始发生。当时深圳还只有一个海关,就在宝安。现在深圳其他的海关都是后来慢慢才开放的。码头也一样,那时只有蛇口一个码头,现在的其他码头也是后来慢慢才有的。那个时候宝安生产的货物报了关就拉到香港来,再从葵涌出口到国外。当时交通也没有现在那么便利,从深圳到香港要开三四个小时的车。现在交通很发达了,从香港去深圳,坐高铁19分钟就到了,比开车都快,我开车都还要开一个多小时。
深圳在改革开放中真正开始变化大约是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楼房大厦、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较大规模地快速发展,开始展现出成为如今国际大都市的雏形。改革开放这40年,深圳从原来道路泥泞的小渔村,发展成现在国际知名的经济特区,高科技企业云集,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很可能不会有现在的深圳,现在的深圳可能还叫做宝安。我从1984年起就扎根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可以说是有幸见证了深圳经济发展的每一步,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
“如果不与内地融洽相处,香港经济也会受很大影响”
记者:改革开放40年来,从整体而言,您对国家发生的变化有怎样的体会?
吴换炎:历经40年改革开放,中国现在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力增强、民生改善。以前中国人到国外去,常受歧视。现在,我去过的马来西亚、英国、法国等等国家,很多商店里的营业员都是讲普通话的。他们要请讲普通话的人才有很多生意做。这就证明我们中国人消费能力强了,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和老百姓带来了这样明显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国家一富,我们“民”就“强”,“国富民强”。
如果香港不与内地融洽相处的话,香港经济也会受很大影响。我每天从皇岗口岸坐车回香港,都能看到很多人在关口排队从深圳过来。假设这些人里,每人到香港消费1万块,一天多少人来香港?一天消费多少钱?这是多么大的数字。内地人的消费构成了香港经济很重要的部分。
讲良心话,改革开放也好,国家政策也好,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向全面小康社会越走越近。四五十岁的女士天天能开心地在广场跳舞,老年人的身体也好了,每天都去运动,这些原来都是见不到的。现在每个地方都要建公园、建休闲娱乐场所,建康复院、养老院,而在上世纪50、60年代,人们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会有钱有需求去建这些院?以前人们是要解决温饱,把肚子填饱就行,现在老百姓有钱了,不仅要填饱肚子,还要注意身体、调理身体,让寿命长一些。以前的人只有五六十岁的寿命,现在都是七八十岁。这就证明这些年来,我们国家一路不断在强大,也越来越注重民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明显地越来越好。
福建乡亲坚决拥护“一国两制”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记者:您祖籍是福建,福建同乡在香港居民中占很大比重,香港福建社团联会也是极为重要的社团之一。作为新一届主席,您对肩上这份责任如何理解?
吴换炎:福建在香港有120多万人,是内地各省在香港人数第二多的省份,仅次于广东。10月7号,我们社团联会举办换届典礼时,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先生和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出席典礼,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先生也特别率领福建省庆贺团出席。所以我们在香港的福建同乡是很受重视的一个群体,也一直以来都是爱国爱港、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的重要力量。
我见证了国家从40年前的贫穷到现在的国富民强,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香港企业家创造很多机会、造就了一大批成功香港企业家,也给我们香港人创造了很多就业,给香港经济带来迈步发展的机遇。所以我发自内心地,并与社团福建乡亲们一起,坚决拥护“一国两制”、基本法及“港人治港”,为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为促进祖国国泰民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力量。
我是全国政协委员,也是香港福建社团联会的主席,我有这个荣誉也有这个担当把这件事做好,维护国家发展的成果。(记者 周马丽)
因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尤其对福建社群贡献良多,2013年,吴换炎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荣誉勋章。图为时任香港特首梁振英为吴换炎授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