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近日在香港接受专访时表示,假如现在到世界各国询问当地人对自己前途的看法,最有信心的会是中国人。在他看来,国人对未来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源于已进行了40年的改革开放。
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近日在香港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假如现在到世界各国询问当地人对自己前途的看法,最有信心的会是中国人。中新社记者 谢光磊 摄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对几十年来中国经济数据的变化和走向,董建华稔熟于心:经济体量超过日本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7亿人脱贫、近年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快速增长的民营企业创造全国约80%的就业机会、提倡高增值经济和环保……
言谈之间,董建华多次使用“不可想象”“前所未有”来描述中国巨变。他指出,经济数据之外,人民的实质生活情况也取得长足进步,中产阶级迅速壮大,老百姓财富增加。“所以过去的40年,是不平凡的40年,是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40年。”
两个月以前,董建华在其创立的一个智库周年晚宴上演讲时,将中国取得当今成就的原因归结为:经济上将政府干预与市场开放结合起来;政治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一切以人民为本;高度重视科技与创新。
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董建华对此进一步表示:“我自己感觉到,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永远是在考虑人民的声音,就是说知道在做的事情,是为人民在做,这是非常成功的一件事。”
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具有强大生命力。身为“一国两制”在港实践首位执政者的董建华对此表示认同。他说,国家在香港和澳门实施“一国两制”是一件好事,“一国两制”确有其生命力。“这个生命力不仅仅是为了香港、为了澳门。将来有一天台湾和大陆统一也会实行‘一国两制’,所以我们的‘一国两制’一定会越做越好。”董建华说。
回顾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的历程,董建华给出的评价为:既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
他忆述,上世纪70年代中期,香港已发展成为纺织、电子等产业的生产制造中心,在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中也名列前茅,然而香港也同时面临土地及劳动力成本高昂的问题,于是陷入生意很好却没有办法扩大生产规模的窘境。
董建华说,正当其时,内地决定启动改革开放,香港工厂于是顺理成章搬到珠三角地区,在当地雇佣大量工人,企业自身也由此做大。到后来,港商进入内地直接投资获得回报,同时也带动内地企业发展。“对香港很好,对内地也很好,其实是两边都受惠。”
董建华指出,进入21世纪,香港利用自身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继续为国家改革开放作出贡献。外国投资通过香港引入内地,一方面有利香港自身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外资对内地投资,“所以在‘一国两制’下,香港的优势其实是不得了的,到今天还一样。”
展望未来,董建华表示,香港将来依旧可以凭借自身优势为国家发展出力,比如将香港的高水准医疗服务扩展至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记者 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