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民在2019全国两会精神分享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来源: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          发布时间: 2019-03-22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不断推进香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在2019全国两会精神分享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2019年3月20日)

王志民

 

尊敬的唐英年会长、郑翔玲主席、施荣怀会长三位发起人,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3月3日至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向来是国家重大政策信号集中释放的重要平台,一直被世人当作观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更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发展的“中国之窗”。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后的第一个春天召开,是在特殊的历史节点和时空背景下召开,更是备受关注。面对过去一年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去年两会产生的新一届中央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将会交出怎样的“成绩单”?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任务,在今年这一关键之年中国将推出哪些新的政策举措?这些都在今年两会给出“中国答案”“中国方案”。

  在座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是今年全国两会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更多的其他嘉宾朋友通过媒体报道也一定会对两会有所了解。下面,我重点从四个方面与大家分享对今年全国两会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一、今年全国两会成果丰硕,提供了令世人信服的“中国答案”“中国方案”,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港区代表委员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治理实践,贡献了“特区智慧”“香港力量”

  今年全国两会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查了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审议通过了外商投资法,共计“七个报告、一部法律”。

  这“七个报告”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所谓“接地气”,就是这些报告的内容都很实,都反映了我们大家共同奋斗所取得的成果,都是我们身边正在经历的和未来要做的事情;所谓“接天线”,就是这些报告都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展现了过去一年我们国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实践、新成果、新思考和将要实现的新发展,深刻彰显了我们国家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又迈出了新的步伐,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新年贺词中所说的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外商投资法是我国外商投资领域新的基础性法律。既是我国法律体系历经改革开放40年发展日趋成熟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法治建设与改革开放相伴同行、相得益彰的崭新实践,更预示着包括广大港商在内的全世界投资者将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成就更多更精彩的“春天的故事”。不仅如此,我们香港同胞特别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成为这次全国两会的热点议题。港区代表委员的积极建言献策,都为共建、共享大湾区共同家园贡献了“特区智慧”“香港力量”。

  两会取得的这些重大成果,既向全世界揭示了过去一年我们战胜风险挑战、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国答案”,又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们未来坚持改革不停歇、开放不止步的“中国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赞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发文称,各国扩大市场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这次《外商投资法(草案)》顺应了当前的大趋势;美联社援引一份报告表示,这些安排反映出中国“大力促进增长的努力”,减税提议将使消费者和企业拥有“巨大的购买力”;朝日电视台推出报道中国两会的节目并发表评论认为,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技术改革和扶贫政策问题,中国将加大力度,推出相关政策,等等。所有这些报道和评论,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今年两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也凸显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分量。

  两会取得的这些重大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路引航,团结带领包括广大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凝聚着包括港区代表委员在内的两会代表委员的智慧。据统计,这次两会期间,港区代表发言累计达189人次,平均每场发言14.5人次,最多一场发言人数达到19人次。韩正副总理亲自参与香港代表团审议,表示听了香港代表的发言很受启发,到会的有关部委领导也都对香港代表发言质量表示赞赏。港区代表还在会议期间提出建议193件,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有多位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修改建议被报告起草组采纳。港区委员也积极踊跃建言献策,累计提交大会提案493件,发言近1000人次。其中,两位港区委员分别以《维护“一国两制”、坚守“三条底线”》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热切期待两岸统一到来》为主题所作的大会发言,都得到了全体政协委员的高度认同和赞赏。在这里,我们要特别为凌友诗委员点赞。凌委员的大会发言真诚述说了自己作为台湾人到香港学习工作生活、再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作为中华儿女期盼民族复兴、国家统一的真情实感,引发了全国政协委员的强烈内心共鸣,在短短9分钟的发言中赢得了13次响彻全场的自发的热烈掌声。凌委员的发言是真诚的,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真心流露,我们应当尊重这种真诚,尊重庄严的大会堂里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们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尊重我们中华民族热切期待祖国完全统一的共同情感。

  港区代表委员们的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反映,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提出的“更加积极主动助力国家对外开放,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治理实践,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要求的生动体现,为促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促进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争取更多“改革红利”“开放红利”贡献了“特区智慧”“香港力量”。

  二、习近平总书记六到团组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了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造新的更大奇迹的信心和决心,对我们不断推进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全国政协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和全国人大内蒙古、甘肃、河南、福建、解放军和武警代表团亲自参加审议,面对面听取了48位代表委员发言,与基层直接“连线”,倾听声音和意见。在与基层代表委员充分互动、交流意见建议后,总书记围绕文艺社科、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创造、两岸融合发展等重大工作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要“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人民领袖无比深厚的为民情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令代表委员动容,让人民群众暖心。总书记在讲话中响鼓重锤、反复叮嘱的绿色发展、脱贫攻坚等问题,是总书记从基层走来的长期从政路上所一以贯之和始终关注的大事、要事。早在福建、浙江工作时期,他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真扶贫、扶真贫”等重要观点和理念。这些无不让我们再次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孜孜不倦的实践和探索,体现的是历史的长远眼光、缜密的战略思维和深刻的洞察力与博大的领袖胸怀,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国家繁荣富强和推动“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不仅对开好今年全国两会、做好今年党和国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总书记的系列重要指示,既是对有关团组和省区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全国提出的要求,对办好香港的事情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为我们在新时代共同书写好“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建设好”的宏伟篇章提供了根本指引。关于这一点,我侧重从五个方面谈些体会: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社科工作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习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文艺社科工作者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指明了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和哲学社科工作方向,激励我们以伟大作品书写伟大时代、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以优秀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中华上下几千年,正是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滋养着我们的精神血脉,支撑着民族薪火代代相传。香港是我国南方文化重镇,香港同胞为传承发扬中华文化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比如,被誉为“香港和世界学术艺术界瑰宝”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一生治学80余载,出版学术专著70余种、著述3000万言,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促进国际人文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又比如,改革开放之初,香港演艺界知名人士张明敏、叶振棠等演唱的《我的中国心》《万里长城永不倒》等经典歌曲传唱祖国大江南北,极大提振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这两首歌为代表的一批香港经典名曲,也成为了许多内地同胞了解香港的开端,让我们广大内地同胞深刻感受到香港同胞的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并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成为联系两地人民的独特情感纽带。

  在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香港同胞在文艺社科领域发挥作用的舞台将更加广阔。香港多元文化共存,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可以充分利用好国际联系广泛、传媒高度发达等有利条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殷切寄语“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的要求,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介国家方针政策,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讲好‘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香港故事”,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为充分展现“一国两制”的优越性,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积极深化粤港澳生态环保合作,共同建设美丽宜居的大湾区共同家园。习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概括了“四个一”: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四个一”反映了中央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战略考量,体现了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有目共睹。中国已经是世界上首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大国,并已形成全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能力。路透社报道称,“中国正在赢得对抗污染的战争。如果情况持续得到改善,民众的整体健康状况也会有显著提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研究表明,过去近20年地球表面共新增植被面积相当于多出一块亚马逊雨林,中国通过植树造林和土地集约化就贡献了其中25%的“绿色”增长。有国外网友评论:“今天的世界比20年前更绿了。是谁促使了这一转变?很大程度应该归功于中国。感谢中国”。

  韩正副总理去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大湾区建设要遵循的重大原则之一就是“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前不久公布的大湾区规划纲要,也把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粤港澳三地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合作已经有了良好基础,前景十分广阔。17年前,广东和香港就共同发布了改善珠三角空气质量联合声明,开启了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先河;后来,粤港两地又共同制定并实施了我国第一个跨境大气质量管理计划,不断推进减排措施,为大湾区共同家园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奠定了良好基础;去年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建设也借鉴了香港先进的生态管理理念和做法,践行“生态优先”,有效避免了海洋环境污染和中华白海豚伤亡。未来,香港作为大湾区内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最高的城市,有与国际高标准相衔接的规则、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专业经验,在建设大湾区优质生态环境共同体、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方面一定可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继续助力内地脱贫致富,为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新作用、做出新贡献。习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甘肃、河南、福建代表团审议时都强调脱贫攻坚问题。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发出了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总攻号角。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让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开展精准脱贫,过去6年间累计减贫82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在此过程中,香港同胞一直是主动有为的参与者、贡献者。比如,香港同胞长期通过教育、医疗等方式支持内地脱贫脱困。我们大家都很敬重的田家炳先生,累计向内地捐助了各级各类学校320所、乡村学校图书室1800余间以及其他文娱民生项目200多宗,晚年为继续慈善事业甚至卖掉自己多年居住的别墅,租住公寓,非常感人;方黄吉雯女士发起成立的“健康快车”公益项目,已累计帮助内地20万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再比如,去年两会上,一些港区代表委员和工商界人士传承了这种光荣传统,主动筹组“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募集资金近8000万港元,对口帮扶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为脱贫攻坚贡献了新的力量。习总书记去年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就饱含深情地说到,“广大港澳同胞到内地投资兴业,不只是因为看到了商机,而且是希望看到内地摆脱贫困、国家日益富强。大家无偿捐助内地的教科文卫体和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不只是为了行善积德,而且是基于与内地人民的同胞之情”。对于这些重要贡献,“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当前,祖国内地距离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2年时间,而香港自身也面临着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七一”视察香港时特别强调“要以人为本、纾困解难,着力解决市民关注的经济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带领新一届特区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将政府经常开支的60%投放于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社会福利开支也比6年前大幅增加了86%,彰显了竭力改善民生的决心和行动。去年《施政报告》在医疗、养老、住房、扶贫等方面都提到了许多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切实回应了香港社会关切。我们大家一定会继续坚定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港市民。在实现中华民族共同发展、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需要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国人继续发奋努力,继续发扬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精神,为内地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香港民生进一步改善、实现共担共享继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指示,为创新创业创造营造更好环境和社会氛围。习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高技术企业成长建立加速机制”。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表明国家以创新创业创造为动力、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国家已在创新创业创造各个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引发世界广泛关注。日本经济新闻曾以“1天有16000家公司创业,数据看中国IT界魄力”为题,对中国的创新创业成就做了报道;韩联社也刊文称,中国每年在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是韩国的5倍。特别是去年以来大家高度关注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我们国家无论是核心技术、顶层布局、硬件设施、投入能力还是市场规模均占据明显优势,“引领者”地位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前不久上海虹桥火车站等一批5G网络建设项目已经正式启动,中国无疑将成为全球最早实现5G商用的国家之一。占据5G这个技术制高点,必将为我们国家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家庭等新兴产业和领域的发展打开更大空间,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新的强劲动力。大家都知道,前一段时间,有个别国家从另一个角度为华为的5G技术做了全世界最大的“广告”,我和我的很多朋友都改用了华为手机,都为民族科技领先世界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中,香港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只要为创新创业创造营造好的环境,有效破解影响创新创业创造的突出问题,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氛围,香港一定会在这方面有更大作为,加快建成国际创科中心。我们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为港澳青年发展多搭台、多搭梯,帮助青年解决在学业、就业、创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创造有利于青年成就人生梦想的社会环境”的指示,更多关心、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创造,让他们成为引领香港未来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香港青年发展搭台搭梯。就在前几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将于今年首次面向港澳8所大学科学技术人员试点开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就是搭台搭梯的有力举措。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继续在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香港自身更好发展,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贡献力量。习总书记在福建代表团指出要“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这与十九大报告“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表述内涵一致,一脉相承。2010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这类似于内地与港澳地区的CEPA,是单独关税区之间的自由贸易协议,也是在“一国”框架下作出的特殊安排。2018年国家又出台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推出了31条具体措施。这次两会习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有关方面一定还会陆续出台许多利好配套政策,必将进一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走实走远,扩大台企台胞的受益面和获得感,实现两岸互惠互利、共同繁荣共同发展。香港作为“一国两制”实践的“先行者、示范区”,进一步深化与内地的互利合作和融合发展,必将更加充分展示“一国两制”的优越性,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三、政府工作报告聚焦高质量发展,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政策取向和重点领域作出全面精准部署,为香港发展释放出众多“改革红利”和“政策红利”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重大进展,提出了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主要任务,围绕新一轮改革开放作出了一系列具体工作部署。这份沉甸甸的报告,赢得了全场58次掌声,赢得了出席会议的2948名代表中2945人的赞成票,只有3人弃权,以“零反对”结果获得通过。当表决结果显示在人民大会堂现场的屏幕时,全场掌声经久不息。掌声就是心声,反映了代表们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国家发展迈向新征程充满信心。我们港区代表和全体代表一样,都对自己为国家投下的神圣一票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对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感到鼓舞,这也是我们香港代表团成员共同的强烈感受。

  报告全文共分三个部分,一万九千多字。第一部分是2018年工作回顾,第二部分提出了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第三部分明确了2019年的工作任务。

  报告首先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结束时的记者会上开诚布公指出,中国经济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确实遇到了新的下行压力”。在这种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内两难多难问题增多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圆满完成了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经济方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以接近30%的贡献率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和动力源;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30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383亿美元、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再创新高;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民生方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网又有了新的亮点,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环境方面,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双下降;污染防治得到加强,细颗粒物(PM2.5)浓度持续下降,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等等。这份来之不易的靓丽“成绩单”,不仅反映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在风险挑战中展现出强大韧性、呈现出长期向好的良好态势,更有力印证了政府工作报告的深刻结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中国的发展没有过不去的坎。”

  对今年的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主要任务,对重点领域工作作出了精准部署。强调要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突出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对老百姓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硬承诺”。据统计,这份不到2万字的报告中一共出现了109次“改革”,创下历年新高,有评论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称之为“改革承诺书”。这份亮点多、看点多的“改革承诺书”,除了重申中央政府对港澳的大政方针、多处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直接涉及香港的内容,还蕴藏着许多为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的“改革红利”和“政策红利”,可以说通篇都和香港繁荣稳定息息相关,蕴含着香港发展的巨大机遇。就像林郑月娥行政长官所说的那样,这次全国两会与香港的关系前所未有地密切。这里我举几个方面的例子:

  比如,在宏观财税金融政策方面,报告在第三部分第一条“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提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要实行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负担,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低至13%;降低企业社保负担,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至16%;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要增长30%以上;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等等。这些财税金融政策措施力度前所未有,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释放出以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的强烈信号,为内地港资企业发展和香港同胞赴内地投资兴业、创新创业创造带来许多实实在在的利好。改革开放40年来,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近45万个,国家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内地港资企业将是其中的直接受益者。而且中央已经明确,4月1日就要减增值税,5月1日就要降社保费率,政策效率很高,大家很快就能感受到。

  又比如,在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创新发展方面,报告在第三部分第二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和第三部分第三条“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中,提出要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行网上审批和服务,加快实行一网通办、异地可办,使更多事项不见面办理,确需到现场办的要“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要以改革推动降低涉企收费,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10%,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今年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健全知识产权侵权处罚性赔偿制度等等。这些政策措施有利于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创造,对港资企业到内地投资发展、对香港同胞尤其是青年朋友到内地创新创业创造带来了便利和机遇。

  又比如,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报告在第三部分第七条“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中,提出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培育一批专业化环保骨干企业,并推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这将有助于香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建设国际绿色金融中心,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提升功能、丰富内涵。目前内地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之一,而香港是国际著名的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香港通过匹配内地与国际的绿色投融资需求,开拓绿色融资市场,在促进自身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同时,帮助内地企业筹集资金,促进内地经济转型发展。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走实走深,香港还可依托完善的法律制度、成熟的资本市场、优质的专业服务以及稳健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将绿色金融的服务对象从内地延伸至“一带一路”乃至更大范围,为国际发行人提供绿色资金、绿色项目合规审查及认证等服务,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再比如,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报告在第三部分第九条“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中,提出“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办好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等。这些政策指引为香港更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广阔舞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深入,香港在筹融资、再保险、专业服务、营商环境、全球市场网络、国际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将更加突出,通过和内地企业“拼船出海”共建“一带一路”,香港必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座各位都是香港社会各界的精英翘楚和代表人士,一定可以在认真研读、仔细研究政府工作报告的过程中感受感悟到更多的“改革红利”和“政策红利”,发现更多的“国家所需”和“香港所长”的结合点。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就一定能牢牢把握机遇、找准商机,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香港自身更好的发展,与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四、制定外商投资法和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推动形成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为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外商投资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这次两会的热点议题,也是香港社会最为关切的两大热点议题。借此机会,我想就这两个议题与大家分享一些思考和体会。

  首先谈谈外商投资法。

  制定外商投资法,是中央政府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适应新形势新发展、在系统总结改革开放40年经验基础上推动我们国家继续创造新的更大奇迹的重要战略举措,对更好吸引、促进和保护外商投资具有深远意义。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全方位开放的最高层次就是制度型开放。随着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成本持续上升,以及国际经贸格局深刻调整,国际经贸规则博弈加剧,仅仅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等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已不能满足新时代新发展的要求,只有进一步推进以法律规则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消除经济运行中的制度障碍,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第五个现代化”,才能真正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强起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外商投资法对外商投资中国作出一系列重要制度创新,使我国外资管理体制与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进一步接轨,是我国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的重要标志,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随着以外商投资法为代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中国投资环境的开放度、公开度和透明度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我国对外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空间将更为广阔。

  外商投资法必将为香港提供巨大的“制度红利”“开放红利”。大家知道,在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国家对港资参照外商投资进行保护和管理,“外资三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成为保障港商在内地投资的重要依据。大批香港同胞赴内地投资兴业,在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分享到祖国内地发展奇迹的红利,促进了自身财富的积累,成就了香港转型发展的香江传奇。随着外商投资法的颁布实施,香港同胞在内地的投资和利益将得到更加坚实和完善的法治保障。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明确指出:“港澳台投资是可以参照、或者比照适用刚刚通过的外商投资法,而且我们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一些制度安排和实际做法还要继续沿用,(新的外商投资法)不仅不会影响,而且会有利于吸引港澳台的投资。国务院在制定有关法规或者有关政策性文件的过程中,会认真听取港澳台同胞的意见,切实保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也欢迎有更多的港澳台投资。”这意味着,香港投资将在参照新的外商投资法进行管理的同时,还将叠加CEPA等单独适用于香港的特殊安排等多重利好,使港资始终享有内地对外开放的“最优级待遇”。

  我再谈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中央有关部委为大湾区发展“量身定制”了系列政策措施,粤港澳三地都成立了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工作机制,社会各界对最近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反响热烈、普遍好评,对大湾区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大湾区建设开局良好。但是,也有个别媒体和人士在谈到大湾区规划建设时,认为香港是“被规划”和“模糊、弱化了‘一国两制’”,这种说法是罔顾事实、不负责任的。

  从中央的考量看,中央对大湾区建设讲得最突出、最多的就是要坚持“一国两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去年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强调,“建设好大湾区,关键在创新。要在‘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框架内,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流通”;韩正副总理作为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在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强调,“推进大湾区建设,必须在‘一国两制’框架内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要“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何立峰、副主任林念修在宣讲大湾区政策时,也都把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作为大湾区建设必须紧紧把握的第一条原则;中央有关部门在大湾区规划制定过程中,更是多次听取特区政府关于大湾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指示,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再到中央有关部委负责人的公开宣讲,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表明,大湾区建设不是模糊、弱化“一国两制”,而是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实践,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从香港自身看,在大湾区规划的形成和实施过程中,香港的“主场”色彩和“主角”地位都十分突出和清晰。大湾区规划纲要明确将香港列为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首位,共提及四大中心城市272次,其中港澳192次,香港就占了102次。今年是大湾区规划纲要实施的元年,前不久由粤港澳三地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举行的大湾区规划纲要宣讲会,由香港牵头承办,开会地点放在香港,三地政府首长、中央部委负责人齐集香港,香港各界更是踊跃报名参加会议,大家一看就明白,香港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角色是何等的重要!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在大湾区规划纲要宣讲会上说得很清楚,大湾区规划纲要在起草过程中广泛吸纳了香港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向中央提出的意见建议几乎全部被采纳,特区政府也自始至终全面参与了纲要的制定,她作为特区最高行政首长,是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并在有关会议上提出意见。可以说,香港是规划的参与者、制定者和实施者,香港同胞是规划的共建者、分享者和助力者,香港不是“被规划”,而是一直“被重视”“被关怀”。

  从开局情况看,大湾区建设得到三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3月1日,韩正副总理在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用了“三个前所未有”来概括大湾区建设的良好态势,强调“中央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三地的参与热情前所未有、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前所未有”。就香港而言,林郑月娥行政长官高度重视大湾区工作,带领特区政府积极履行主体责任,亲自主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督导委员会”并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施政报告》和最新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也配备了相应资源对接大湾区建设。香港各界更是纷纷“抢滩”大湾区。不少香港朋友组团赴大湾区专题考察调研,像立法会的30多位议员去年就专门到大湾区进行了考察走访。还有很多朋友加大投资和项目布局,成立大湾区合作组织,像大家熟悉的“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大湾区专业知识人士联盟”、“大湾区青年行动联盟”等合作组织,已经正式开展运作。可以说,香港作为“主场”“主角”,主动聚焦、主动对接、主动参与大湾区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主流共识和行动。许多民调结果都显示,支持大湾区建设的占比80%以上,体现了社会的普遍期待。因此,千万不能“为反对而反对”,如果有人把头埋在沙堆里、不尊重民意,最终会被潮流所淘汰。

  随着大湾区规划纲要公布实施,目前大湾区建设已进入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新阶段,规划蓝图正在转化为香港明天会更好的“施工图”。大湾区规划纲要发布后,韩正副总理要求粤港澳三地发挥优势,抓紧把规划纲要描绘的蓝图转化为工作的施工图。大湾区规划纲要在赋予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新内涵、新功能的同时,还进一步把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描绘了香港“3+1”国际中心的新格局。正如林郑月娥行政长官所说,香港拥有雄厚科研实力、世界级大学、国际化及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优势,可以担当大湾区内创科先锋的角色,未来将积极构建“香港—深圳”这个创新极点,在建设国际创科中心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香港著名经济学家刘遵义教授形象地将港深合作比喻为“硅谷与华尔街集于一身”。目前,中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政策措施接连出台,一些长期困扰两地科技创新合作的政策障碍已取得重要突破。去年4月,香港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及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已收到中央财政首批助港科研资金2200万元。我们可以预期,未来随着大湾区建设的全面铺开和深入推进,中央将继续积极回应港澳社会的诉求,在支持港澳科技创新发展、为港澳居民提供更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就业创业、促进湾区内生产要素高效流动、推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等方面,逐步出台更多实用管用的政策措施。随着大湾区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规则“软联通”,“湾区经济”内在聚合力带来的将不仅是简单的加法、而是将产生乘数、乘方的倍增效应。只要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湾区建设要“大胆闯、大胆试”的指示精神,以主场意识、主角担当、主动作为,一件事一件事地向前推进,香港就一定能在参与大湾区建设的进程中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瓶颈,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增添新的发展动能,就一定能为香港民生改善提供更多福祉、为香港青年发展提供更大舞台,让大湾区真正成为“两个建设好”的示范平台。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前,“中国号”巨轮正乘风破浪、高歌前行。前年“七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香港时特别肯定了“爱国爱港、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灵活应变”的香港精神,大家至今还记忆犹新。只要我们继续弘扬这种精神,坚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仰、坚定对实现“两个建设好”的信念、坚定对战胜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信心,就一定能在“融入发展创新、同心同向同行”中汇聚起磅礴伟力,中国发展一定能创造让世界更加瞩目的新的更大奇迹,香港一定能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过程中书写新的繁荣传奇!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088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