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简体| 繁体 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邮箱 电脑版 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文汇报:创造由乱转治根本转机 国安法助香港重新出发

来源: 文汇报          发布时间: 2020-07-02

  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3周年纪念日,适逢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第一天。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有人形容为香港“二次回归”的起点。毫无疑问,香港国安法是香港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为香港“一国两制”实践纠偏,完善“一国两制”制度和执行机制;加固法治,对危害国家安全的极少数人高悬法治利剑;重塑管治、改善社会治理,扭转、消除困扰施政的各种乱象;为下一代打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让“一国两制”实践后继有人。香港由乱到治,实施香港国安法是一个新起点,在国家坚定强大后盾支撑下,特区政府和各界要携手共进,切实强化港人对国家民族和“一国两制”事业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实现“二次回归”,香港重新出发,任重道远。

  “一国两制”是前无古人的制度创新,在实践中难免坎坷和干扰。回归23年,香港“一国两制”实践中,“一国”和“两制”的关系未能很好摆正,“一国”之本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重视;与此同时,香港有一些人长期刻意只强调“两制”中香港的“一制”,甚至以香港的“一制”对抗“一国”、以香港的“一制”否定国家根本制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国两制”的落实走样变形,违法“占中”、旺角暴乱、反修例风波等挑战“一国两制”底线的违法暴力活动层出不穷,令“一国两制”实践有脱轨堕崖的危机。

  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香港国安法具有强烈针对性,重点解决维护国家安全、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反对外来干涉等问题,立法目的就是为了巩固“一国”之本、“往一国的方向拉近一点”,确保 “一国两制”实践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香港国安法填补了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漏洞,形成巨大的法治震慑力。去年的修例暴乱,就是一场直接危害国家安全、冲击“一国两制”原则底线的“港版颜色革命”。然而,香港没有足够法律制度及机制去制止、惩治,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香港中联办、立法会这些代表国家和特区权力象征的机构都受到冲击,普罗香港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难言有保障,香港法治文明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香港国安法有针对性地惩治四种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对极少数危害国家安全的人高悬法治利剑,对反中乱港的内外势力形成巨大震慑,充分保护绝大多数香港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所享有的各种权利自由,包括充分保障在香港的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自香港国安法立法启动以来,反中乱港分子鸡飞狗走、“港独”组织瓦解土崩,足以显示香港国安法振法治、护国安、保稳定的“定海神针”作用。

  有效管治始终是任何地方得以发展的最直接因素。回归以来,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未尽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管治受到百般阻挠,反对派政客长期骑劫立法会,变本加厉拉布流会,导致施政寸步难行,民生福祉受损;个别讼棍、搞手滥用司法复核,令不少有利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大建设、惠民措施遭狙击拖延;修例风波中,一些公务员不能效忠基本法和香港特区的问题显现,直接影响特区政府的管治效能。如今,切实执行香港国安法,能确保行政、立法等特区政权机关履行职能不受干扰,对立法会议员依法依规行使权力、公务员尽忠职守、市民合理使用司法复核等权利,划出明确红线,可以从根本上防范、杜绝管治效率不彰的问题,有利特区政府重塑管治,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民生、造福市民。

  香港管治效能不彰,也投射在香港社会治理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上。有少数传媒及所谓传媒组织,打着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旗号,报道立场偏颇、哗众取宠, 更催生一大批“无王管”的网媒、“黑记”,在修例风波中大肆造谣传谣,为鼓吹违法暴力、瘫痪政府管治推波助澜;有一些教师、律师等专业团体和人士高度政治化,不尊重、遵守专业操守,反而肆无忌惮地鼓吹“违法达义”、“以武抗暴”,煽动仇警仇政府的反社会情绪,荼毒年轻人,误导学生沦为违法暴力抗争的棋子。修例风波中有3,000多名学生被捕,前途蒙污,令人痛心之余,正显示包括教育在内,香港多方面的社会治理出现重大问题。香港国安法的实施,为香港解决社会治理乱象带来重要转机,将发挥明辨是非、拨乱反正的积极作用。

  不过,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二十三年积累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但有中央一以贯之的信任和支持,特区政府和广大市民一定会对未来充满信心,更竭力担当,齐心协力,用足用好香港国安法,让香港步入“一国两制”实践的新阶段。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686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