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27日,英国《伦敦宪报》刊载英皇颁发MBE (Member of the British Empire)勋章人员名单。其中写道:“雷蒙•黄,学生,九龙。为表彰其在1945年9月2日前,对英军东南亚军事行动做出的贡献。”
《伦敦宪报》对黄作梅获英皇授勋的记载
这个雷蒙·黄就是来自香港的中共党员黄作梅。黄作梅,祖籍广东番禺,1916年2月13日出生于香港,1935年7月毕业于皇仁书院。1936年1月报考港英政府文员,被分到湾仔政府货仓做职员。后参加香港“怒潮”读书会,接触到进步思想,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参加党领导的读书会“蚂蚁社”。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他与李援华、李匡华等组织中华圣教总会歌咏班,教唱抗日歌曲,演出话剧,为抗日开展募捐。1939年5月,在香港海军船坞当文员。1941年6月,黄作梅加入中国共产党。
黄作梅在香港《华商报》发表的有关文章
1942年1月,黄作梅到东江地区参加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香港沦陷后,为加强营救盟军和国际友人的工作,港九大队成立了国际工作小组,黄作梅任组长。国际工作小组在他的领导下,积极营救盟军和国际友人。
1943年4月,黄作梅任港九大队政训室国际统战干事,随后又任中共广东省临委电台文书、港九大队新兵及基层干部训练班政治教官等职。1944年冬,在美军请求下,经党中央同意,东江纵队成立作为特别情报部门的联络处,与美军开展情报合作。袁庚为处长,黄作梅任联络员兼英文翻译。联络处为美军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美方盛赞东纵联络处是“美军在东南中国最重要之情报站”,“所做的情报工作是有显著成绩的”。
1945年9月,黄作梅奉命筹办东江纵队驻港办事处。办事处设在九龙弥敦道172号二、三楼,由袁庚负责。袁庚北撤后,黄作梅接任办事处主任。
1947年2月,因战时与盟军合作对日作战的贡献,黄作梅受英皇乔治六世的邀请,到伦敦参加胜利大游行,并被授予MBE勋章。黄作梅是唯一获得这项荣誉的中共党员,在香港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黄作梅此次到伦敦,还肩负着筹建新华社伦敦分社的重要使命。6月,新华社伦敦分社成立,黄作梅担任社长。新华总社在一份文件中对伦敦分社的工作作了充分肯定,指出:伦敦分社成立以来,影响大,威信高,新民主主义国家及英、法、印各国报纸多采用分社消息。捷克某电台每日根据分社稿子作口头广播。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各国记者以至政府人员均到该社探问消息,甚至还有个别英国议员与工厂经理亦至该社探询,希望与我解放区进行贸易。
新华社伦敦分社社长黄作梅到白金汉宫采访后,在宫前与卫兵照相留念
1949年6月,黄作梅奉命调回香港,不久即接替乔冠华出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黄作梅除了处理分社各种事务外,还经常撰写社论和国际评论。从1953年6月至1954年7月,在《文汇报》发表了近40篇国际评论文章。
1955年初,新华总社派黄作梅和总社对外部主任沈建图等,随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4月11日,黄作梅和其他7名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与记者,乘坐印度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从香港直飞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由于台湾特务潜放在飞机上的定时炸弹爆炸,飞机在北婆罗洲沙捞越西北上空坠入海中。黄作梅和新华社记者沈建图、李平,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石志昂、李肇基、钟步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杜宏,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影师郝凤格以及3名分别来自波兰、奥地利和越南的记者全部遇难。黄作梅为了世界和平事业壮烈牺牲,年仅39岁。
后来,为纪念在“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牺牲的烈士,中国政府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建立了一座纪念碑。纪念碑正面镌刻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死难烈士公墓”,背面刻有11位烈士的姓名和简历。石碑上还刻有记载烈士们殉难经过的碑文,最后一句是:“为和平、独立和自由的事业而光荣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