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援港防控专家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实地考察,专家组一致认为,减少重症患者死亡案例是当前香港抗疫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一步应聚焦重点人群,精准识别风险,强化部门协同,加速整合信息,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减少死亡。
他相信,只要香港社会同心协力,在中央的全力支持和特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借鉴“四个集中”,减少重症死亡
4天来,梁万年一行与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医管局、社会福利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香港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病原学专家等进行了多次座谈,围绕香港整体疫情态势、防护措施、医疗资源布局、救助措施等进行了广泛探讨和深入交流。
“我们感觉到当前抗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放在努力减少感染,减少发病,减少重症死亡案例上。”梁万年说,其他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防控措施仍要坚持,但是应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放到重点工作上。
针对社会关切的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问题,梁万年介绍了内地经验。他表示,在疫情于武汉暴发后,医护人员通过实践与研究,总结出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模式”,建立定点医院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集中最优质的医疗资源进行治疗。
“采取这一模式后,患者死亡率大幅下降。”梁万年表示,这对稳定社会、稳定民心非常重要。其余大量轻症病人分流至方舱医院,通过中医药等各种方式进行治疗,减少患者恐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采取必要措施,预防轻症患者变成重症,也非常重要。
梁万年表示,特区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控制疫情,竭尽全力保障香港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维护香港大局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他透露,内地专家针对香港抗疫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供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借鉴参考。下一步内地专家将继续深入了解香港抗疫的各个环节,为特区政府制定抗疫政策提供科学支撑。内地专家将与香港医疗卫生部门和专家紧密合作,共同探讨抗疫方略。
聚焦重点人群,精准识别风险
梁万年建议,下一步的抗疫措施应聚焦重点人群、区域和机构,以明确重点任务。这一工作需要内地和香港专家共同商议,看哪些措施是立刻要实施的,覆盖面多大,如何化为具体行动加以落实。
“例如,近期每日死亡患者数在增加,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深度分析,了解死亡患者的住所分布、年龄结构、既往病史等情况,并归纳出一些特征,进而识别导致死亡病例的主要影响因素。”他表示,死亡病例中约94%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占相当比例的是居住在安老院的老人。进一步调查后发现,死亡的老年人中疫苗接种率较低,与香港市民平均接种率仍有很大差距。
梁万年说,针对上述容易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的高危人群,如何采取更有针对性且更有效果的办法,例如尽快提高对老年人的疫苗接种覆盖率,加强对他们的监测,是眼下一项重要任务。
梁万年表示,在救治过程中,医院一定要强化分诊,对病人实行有效的甄别和管理,用好社区隔离设施和治疗设施。对住院病人要采取严格的措施,防止发生院内感染,避免发生更多死亡病例。对于纪律部队、供水、供电、供气等保证城市正常运行的机构和场所,也应予以重点关注,做好疫情防控。
梁万年认为,当前防控工作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识别各个场所的风险,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没有相应的措施?是否足以控制风险?如果不足以,如何调整?如何准备可操作性的预案并予以落实?这些都是必须要加以考虑的。”
他表示,在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状态下,各部门协同非常重要。抗疫是一个全社会都必须参与的系统工程。如何把散落在不同系统和部门的疫情信息进行有效的联动整合,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对疫情做好研判分析,应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不能麻痹大意,也要树立信心
梁万年表示,专家组抵港几日来,实地感受到全港社会已广泛动员起来,从特区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各界到广大市民,都在积极参与抗疫斗争。
“坐车时我们在大街上看到,每一个行人都戴着口罩,这一点就足以说明香港老百姓对抗疫的参与度。”他认为,在戴口罩、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等方面,香港市民落实得很好,整体健康素养水平较高。特区政府的有关部门,也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向广大市民传授防疫知识技能。
“特区政府履行抗疫主体责任,全体港人是抗疫主力军,全社会广泛动员和参与进来,才能够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他说。
梁万年表示,虽然新冠疫情现仍处在上升阶段,但我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在深化,香港有较好的医疗资源条件,城市治理和管理能力也比较强,尤其是有中央的支持,有特区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团结一心,这些都是战胜疫情的有利条件。
面对仍在蔓延的疫情,梁万年理解香港市民的焦虑,但也呼吁大家对战胜疫情保持信心:“不能麻痹大意,但也要树立信心,人类一定能够战胜新冠病毒,香港肯定能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信心是当前最需要的。有了信心,我们各方团结一心,在各自岗位上履行职责,形成强大的抗疫合力。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梁万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