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要求抓紧深化‘双碳’重大问题研究,形成可操作的政策举措。经过调研,结合香港实际,我建议利用各种优势和良好条件,在港设立亚洲‘碳交易中心’。”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陈清霞5日通过线上方式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要着力发展绿色金融,通过与广东深度合作,建立起粤港澳大湾区碳经济体系,助力解决国家‘双碳’问题。
陈清霞是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永远名誉主席、香港友好协进会副会长,还担任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市对外经济法律顾问等职务。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陈清霞结合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实际,围绕香港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议题,对调查情况进行深入研判、整理。
陈清霞指出,目前全球碳市场分为监管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两种。自愿碳市场交易的对象是“碳普惠”,是通过劳动力生成的减排项目,申报“碳账本”形成的。该市场的碳证全球流通,现有四大“碳账本”,一个在欧洲瑞士、三个在美国,覆盖97%“碳普惠”的发行。
鉴于全球碳市场情况,深入研究“双碳”问题,陈清霞建议,国家支持在香港建立亚洲“碳账本”及“碳交易中心”,充分利用香港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设定“碳账本”标准,以此服务亚洲国家,发展绿色金融。可利用现有债券通和沪深港通等渠道,把投资者带进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更好服务国家“碳中和”目标。
陈清霞说,“碳普惠”是一个很大市场,香港发展碳普惠券商、碳普惠投资,将给香港带来新资产发展机遇。通过大数据建立低碳企业项目数据库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金融单位与相关企业、项目的精准对接,能更好推进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与绿色低碳金融的连结与耦合。
在港建立“碳账本”“碳交易中心”,利用各种优势和良好条件,建立健全大湾区碳经济体系是完全可能的。陈清霞指出,一是,香港、大湾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深化与国外接轨有利于发展绿色金融。二是,中国是全球碳排放数量最大国家,碳市场份额可观。三是,“碳账本”推动技术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技术、遥感卫星技术和互联网方面。四是,现在“碳普惠”通过美元结算,如未来中国是买家,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是卖家,通过中国版数字货币项目(DCEP)结算“碳普惠”的生成,以DCEP结算完成碳证交易,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此外,陈清霞还建议,可在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基础上,发挥制度创新优势。粤港两地金融监管机构积极探讨港资银行到广东省申请经营许可、开设分支机构的简化程序和环节,推进大湾区金融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