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医专家带动香港中医医生,一同深入香港疫情‘红区’,这在香港中医史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今年年初以来,第五波疫情突袭香港。危急时刻,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中央及时施以援手,广东先后派出526名医疗防疫人员支援香港抗疫,其中包括中医专家21名。
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参与支援香港抗疫工作专班,4月20日他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香港新冠肺炎患者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较高,广东派出的医疗队用好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经验,在香港推动建立中西医深度融合工作机制,协助香港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预防、治疗、康复方案,还带动了香港中医医生首次进入“红区”参与新冠肺炎诊疗工作。
结合季节、地域、体质等 分类施治精准用药
南方日报:近日世卫组织官网发布《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专家评估报告》,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您的实践中,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有哪些优势?
徐庆锋:首先,中医治疗坚持“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的原则,可以分类施治、精准用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各省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中医专家边救治边总结,制定发布了第三版到第九版的国家诊疗方案,筛选了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一批有效方药,其中既有通用方,也有针对不同病情的方剂,还有中成药,核心就是辨证论治。
广东中医药救治患者以国家诊疗方案为基础,结合发病季节、岭南地域、居民体质等特点,分类施治、精准用药、确保疗效。比如这次广东中医专家援港抗疫,就针对香港滨海城市气候和居民体质特点,对诊疗方案进行相应调整。
其次,中医在不同类型患者救治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定点救治医院和中医专家的总结,目前对轻型、普通型患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改善患者发热、咳嗽、纳差、乏力等临床症状,减少向重症发展。对重型、危重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人一策”,发挥中医药在退高热、促进肺部渗出吸收、改善胃肠道症状等方面的疗效,减缓或阻断重症向危重症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转变。
同时,针对部分康复患者出院后仍有乏力、纳差、气虚等症状,应用中药和非药物疗法综合干预,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21名中医专家 超八成有一线抗疫经历
南方日报:在香港第五波疫情中,中医药在预防、治疗以至康复的全过程中发挥着作用。其中广东省派出的中医力量为香港稳定疫情提供了哪些援助?成效如何?
徐庆锋:广东先后派出526名医疗防疫人员支援香港抗疫,其中中医专家21名,由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领衔。所有中医专家均来自广东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覆盖中医肺病、中医急诊、重症等专业,8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80%以上具有在广东本土或国内抗疫一线的工作经历,到港后即投入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通过这支中西医队伍,我们在香港推动建立中西医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防疫医疗队在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参与临床救治的医生有74名,其中中医医师19人、西医医生55人,中西医共同排班、共同查房、共同收治病人、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发挥了“1+1>2”的临床效应。同时建立了中西医共同参与的业务学习、病例讨论、交接班等制度。
广东省中医专家根据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特征,对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的中医诊疗方案提出了合理建议,比如,增加针对老年群体的咳嗽、咽痒等上呼吸道症状,纳差、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咽干、咽痛等咽部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及治疗;减少部分中医药使用的禁忌,扩大中医药的使用范围等。以上建议也得到香港医管局中央指挥委员会及中西医协作治疗发展专责小组的认可,香港有关方面以上述建议为基础,修订了中医诊疗方案。
在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的指导推动和广东中医专家组的具体指导下,4月5日,香港中医医生首次进入新冠治疗中心“红区”进行查房,这也是香港中医医生在历史上首次进入“红区”参与新冠肺炎诊疗工作。
南方日报:香港民众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如何?
徐庆锋:根据临床专家的反馈,香港新冠肺炎患者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较高。由于临床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患者比例也在逐步提升,最多的一天有8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