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 页
机构概况
重要新闻
两地交流
经贸往来
粤港合作
涉台事务
青年学生之友
认识祖国
法律法规
服务指南
历史资料
首页 >> 首页新闻

日期:2013-03-08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香港代表团讨论时的发言
(2013年3月8日)
张晓明

 

  我是第一次参加香港代表团的讨论。能够与大家一起共商国是,兼谈港事,建言献策,我感到受益匪浅。

  这次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港澳部分的表述虽然篇幅不长,但言简意赅。在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政府工作的部分,还充分肯定“香港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昨天上午,张德江副总理在参加我们香港代表团座谈时,谈的一个重点也是加强香港与内地的交流合作。好几位代表也就这个话题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受德江副总理和大家的启发,我今天的发言也想着重就顺应国家和香港共同发展大势、推进香港与内地经济交流合作的问题,谈三点看法。

  一、推进与内地交流合作,是香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谋求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背靠祖国是香港发展的最大区位优势。正如德江同志昨天讲话中指出的,他当年首倡“泛珠9+2合作”,就是从考虑香港发展的腹地问题引发的。香港经济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内地,加强与内地的经济交流合作。珠三角是第一腹地,但还不够,要向整个广东、“泛珠”地区以及内地其他地区拓展。

  从香港经济发展史来看,过往的几次成功转型,都与内地因素密不可分。上个世纪80年代初,香港企业面对贸易保护主义高涨、东南亚其他经济体竞争加剧和内部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抓住内地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将加工制造业陆续向广东珠三角地区大规模迁移,并与广东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分工格局。同时,香港还帮助内地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并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成功实现了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转型。香港回归祖国以后,两地交流合作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香港依托和利用内地广阔的市场腹地和丰富的要素资源,继续从国家的快速发展中获得巨大发展机遇和不竭发展动力。香港回归以来,先后遭遇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冲击,可以说经济上历经惊涛骇浪,而最终都能化险为夷,这当中香港同胞勇于拼搏、特区政府应对得当等因素无疑是重要内因,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的强大支撑和有力支持。比如,香港之所以能继续保持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是因为内地通过香港进出口的贸易量很大。目前,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香港对内地的贸易依存度已经超过美国、日本和欧盟的总和。香港之所以能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得益于股票证券市场,而内地上市公司数量已占港交所上市公司总数的4成以上,总市值占5成以上,成交额占6成以上。内地也是香港最大的直接投资来源地。香港作为航运中心的地位能得以保持,也与内地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香港也是内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境外融资中心、转口贸易平台和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香港与内地的发展已形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当前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美国、欧洲和日本作为过去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三个“火车头”,经济持续低迷不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一些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维持或实施货币量化宽松和贸易保护政策,增加了国际经济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增长新的“火车头”。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也得到了充分证明。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8%,相比2011年虽有所回落,但仍明显快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已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国内外很多学者和研究机构都认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由西方国家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转移,中国已成为带动本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香港经济体量小,又高度自由开放,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提高抗风险能力,保持持续稳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在继续保持国际经贸联系广泛的优势和国际性城市特色的同时,多从内地获得发展的机遇、空间和动力。在世界经济波涛汹涌的汪洋大海上,香港这叶小舟也只有与国家这艘巨轮维系在一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行驶。

  二、推进与内地交流合作,是香港把握国家发展的巨大机遇实现自身更大发展的现实需要

  当前,内地正在进行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的经济社会转型。这是香港发展新的历史机遇。例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要从2010年的43%提高到2015年的47%,这意味着内地服务业规模将从17万亿元升至26万亿元,9万亿元的增幅相当于去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5倍以上。“十二五”规划纲要还提出,内地城镇化率将从2010年的47.5%提高到2015年的51.5%,意味着超过5000万的人口将从农村转移到城镇,按2010年每个市民比农民消费多11445元的数据计算,这5000万人每年就会带来超过5000亿的消费需求,而相应增加的投资需求会更多。接下来的问题是,香港能不能把握住国家发展的巨大机遇实现自身更大发展呢?从客观条件分析,答案是肯定的。我这里只点两个方面:

  一是中央业已出台的政策支持体系和业已形成的有关工作机制,为推进香港与内地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货物贸易方面,目前内地对原产于香港的产品征收零关税的品种达到14大类1633种,已基本涵盖所有的港产品。服务贸易方面,内地对港已开放48个服务贸易领域,优惠措施累计338项,按照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标准,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开放的部门已达149个,占其160个类别的93.1%;广东服务业对香港开放的先行先试政策累计达64项。旅游方面,内地“个人游”开放政策覆盖的城市已达49个,人口超过2亿。去年内地访港游客近3500万人次。金融方面,香港与内地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中央政府鼓励内地企业在港上市融资,允许香港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开放人民币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在香港发行,允许香港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允许个人和企业通过香港的银行进行人民币转账和支付,建立离岸人民币回流机制等,从而奠定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先发优势。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根据CEPA及其9个补充协议,内地与香港确定在通关便利化、商品检验检疫、食品安全及质量标准、中小企业合作、产业合作、电子商务、贸易投资促进、法律法规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合作和品牌合作等10个领域加强合作。区域合作方面,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支持广东省与特区政府签署《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粤港合作的重点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粤港两地共同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世界先进制造业、先进服务业基地。前年李克强副总理访港宣布的“36条”、去年胡锦涛主席出席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活动时宣布的中央支持香港的6大方面39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把两地合作的政策推向深入。

  为贯彻落实上述政策措施,中央政府推动建立了多种多样的合作机制,包括粤港、沪港、京港等综合性的区域合作机制,围绕CEPA实施、人员往来、货物流通、金融监管、卫生及环保、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工作范畴建立的合作、协调或通报机制等。这些机制,在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深化两地经济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商务部负责人与特区政府财政司长牵头成立了CEPA联合指导委员会,并在其辖下成立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等专门工作组,负责解释CEPA的规定,监督CEPA的执行,解决CEPA执行过程中的争议,拟定CEPA内容的补充及修订,处理与CEPA实施有关的其他事宜。两地出入境管理部门、旅游监管部门成立了旅游监管合作机制,共同处置突发事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打击不法行为。两地海关和检验检疫等部门建立了合作互助机制,促进信息共享,打击走私及水货客等不法行为,维护通关顺畅,确保内地供港物资安全卫生。两地金融监管部门建立了合作互助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执法互助,共同维护两地金融市场秩序。两地政府成立了跨境基础设施协调机制,在推动深港口岸改扩建,珠三角地区机场、港口合作以及西部通道、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等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正如德江副总理昨天所讲的,尽管随着内地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内地特别是沿海地区与香港的经济发展差距有所缩小,但是香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信息、资金、技术、管理、专业服务、国际网络和法治环境等优势,仍然是内地任何一个地区都无法比拟的。所以,香港在国家发展中仍然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包括国家招商引资和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主要窗口作用,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桥梁作用,内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助推作用,内地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借鉴作用,等等。

  我相信,有这样的客观条件作为基础,只要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加强与内地交流合作方面认识一致,务实有为,充分发挥国家政策支持体系和两地合作机制的作用,就一定能把握住国家发展的巨大机遇,创造新的辉煌。

  三、推进香港与内地经济交流合作,需要更宏大的战略眼光、更务实的态度、更善于创新的勇气和更宽广的胸怀

  香港与内地推进经济交流合作是大势所趋,利国利港。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必然性。也有人说,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合作为内地和香港都带来了实惠,香港所获得的实惠更大。继续顺利推进两地合作,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我想从香港的角度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要登高望远,有更宏大的战略眼光。今天的香港不比从前,不再是“借来的时间、借来的地方”,香港发展的内外环境也已发生较大的变化,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在谋划香港的长远发展战略时,不仅要立足于香港本地实际,分析香港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而且要放眼全球,准确判断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等大趋势,从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分工调整等方面找到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要自觉地把香港的发展战略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衔接好,把香港的发展前景与国家的发展需要结合好,从而确定香港的产业发展战略,找准香港与内地的合作方向和重点。

  2.要积极作为,有更务实的态度。这些年来,国家几乎每年都会推出一些新的政策。由于两地发展水平、法律制度、政府管理方式等不同,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地,一些合作领域还未全面拓展。下一步,关键是要加强交流、沟通和对接,消除障碍,务实推进合作。特区政府和有关业界在取态上可以更加积极,放低身段,主动登门拜访,推动内地有关部门和地方确定和实施有关政策措施。

  3.要解放思想,有更善于创新的勇气。从改革开放之初霍英东先生在广州投资建设白天鹅宾馆,引领港资进入内地,到后来中央政府推出CEPA、自由行、人民币离岸中心,可以说,两地经济交流合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现在,许多港人很关注深圳前海的开发。前海的开发模式就包含了许多创新元素,并为香港与内地合作创新提供了空间。国务院在对前海规划的批复中,把前海的定位及其与香港的关系描述得很清楚:“要充分发挥香港国际经济中心的优势和作用,利用前海粤港合作平台,推进与香港的紧密合作和融合发展,逐步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在全面推进香港与内地服务业合作中发挥先导作用。”有关支持前海开发开放的特殊政策也对香港有利。如金融方面,允许前海探索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香港要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需要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现在香港的几千亿人民币资金在前海有了新的回流渠道,前海的资金也能通过多种渠道投资香港,这将对香港金融业发展带来巨大助力。其他政策,如探索香港仲裁机构在前海设立分支机构、允许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前海设立独资医院等,也为香港有关专业服务向内地延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所以,未来前海既是香港服务业向内地拓展的孵化器,又是国家发挥香港优势提升服务业水平的试验田。我注意到,黄友嘉代表昨天的发言中已就此提出了几个建议,包括:开拓更多跨境人民币流通渠道,在配合前海重点发展金融业的同时,巩固香港作为主要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地位;适当降低香港金融企业在前海设立机构和开展金融业务的准入条件;允许在前海投资设立的内地企业遇到商业纠纷时,采用香港法律作为适用法律处理,并以香港作为仲裁的首选地点;尽量放宽取得香港执业资格的各类专业人士直接在前海提供专业服务等。我觉得大家集思广益,就能够为推动香港与内地合作不断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4.要理性包容,有更宽广的胸怀。香港与内地民众在共享两地交流合作成果的同时,也偶尔出现一些矛盾和摩擦。内地大量居民到香港置业、购物、旅游、就医、就学和就业,既使香港在许多方面受惠,也成为香港房价、地价和租金近年来飙升的原因之一。大批内地孕妇到港分娩导致医院床位不足。一些日用品出现价格上涨和短缺的情况对香港居民生活造成影响。近期“奶粉限购”问题引起争议。对这些问题,一要正视,以务实、有效的办法加以应对和处理,避免矛盾和事态扩大化;二要客观分析、正确看待,不夸大,不以偏概全,更不能因噎废食。从香港方面来说,在处理有关问题时,有时也需要换位思考,顾及内地同胞的感受,避免伤感情。应当看到,香港与内地在各方面交流合作的主流是好的,在日益密切交往过程中偶发一些问题也是难免的,只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有关制度和做法,就能减少误解,化解矛盾,已发生的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刘兆佳委员日前撰文建议中央和特区政府设立专门的联合机制,密切监视两地经济合作所引发的问题,迅速采取办法作出应对,并建议内地出台有关政策措施时注意香港社会在主观上和客观上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对普罗大众的就业、就学、营商和生活的影响,让更多港人从两地合作中得到好处。这些建议都言之有理。实际上,特区政府与中央有关部门之间也已建立了一些工作机制,但有关前瞻性的研究预测工作还需要加强,沟通协调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以上四点建议,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之所以用了“更”字修饰,是表示绝无对现状或现行做法有任何批评责怪之意,只是为了附和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并在会上会下交流。



香港各界欢庆回归祖国16周年张晓明等出席活动与市民共庆回归 2013-07-02
张晓明出席“2013美丽广西香港行”联谊酒会 2013-06-25
香港各界欢庆回归祖国16周年
张晓明等出席活动与市民共庆回归
2013-07-02
张晓明出席包陪庆英文版新书发布仪式 2013-06-27
张晓明主任《在<包玉刚 我的爸爸>英文版发布仪式上的即席讲话》 2013-06-27
 
国家领导人论香港
习近平会见梁振英2013-03-18
李克强会见梁振英2013-03-18
张德江会见香港经济民生联盟访京团2013-04-27
more...
 
中联办负责人讲话
张晓明主任《在<包玉刚 我的爸爸>英文版发布仪式上的即席讲话》2013-06-27
张晓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香港代表团讨论时的发言2013-03-08
黄兰发出席香港中国金融协会会员周年大会2012-09-17
more...
 
 
视频信息
   
 
     
   
 
     
 
专题专栏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
香港各界援助芦山地震灾区 >>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 >>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
香港各界援助汶川、玉树地震灾区 >>
走进奥运 >>
关注十七大 >>
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 >>
more...
版权所有: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 地址:香港干诺道西160号 | ICP备案号:京ICP备13023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