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港之滨、中西合璧,作为香港回归25周年的特别献礼,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即将向公众开放,展出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900余件珍贵文物。
图为航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回顾过去25年,不管是从金融、经贸,还是从民生、科教、抗疫,中央惠港挺港始终不遗余力,既有“雪中送炭”,又有“润物无声”。
1997年,为支持香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央政府宣布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特区的繁荣稳定,坚决支持香港特区政府维护联系汇率制度,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此外,中央亦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鼓励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融资,建立股票市场交易的互联互通机制。
图为金融机构林立的香港中环。(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25年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日趋巩固,金融市场得到多方面的长足发展,银行存款总额在其间增加超过4倍,股票市场总市值更增长了不止10倍。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香港被视为重要节点,发挥着“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是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际循环的“促成者”。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香港更是重要城市,推动区域发展再上新台阶,而大湾区又为香港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图为港澳珠大桥。(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香港特区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香港自身已发展得不错,再加上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空间,整体的承载力又大了,香港在创新科技等领域的发展也有望与深圳等实现“强强联合”。他对香港的发展充满希望与信心,亦认为香港在金融、法治、人才及国际化方面仍具有优势。
25年间,中央也始终关心香港经济和民生。香港2003年受到“非典”(SARS)疫情冲击,中央及时伸出援手,无偿提供大批药品和器材;内地与香港随后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促进双方贸易投资便利化;内地居民赴香港“个人游”的政策也在同年起实施。
图为内地医疗队支援香港抗疫。(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这两年多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央又再次施以援手,不仅在医疗和民生物资方面提供支持,更派出内地专家与医护人员到港协助,全方位支援香港稳控疫情。
基础设施方面,港澳珠大桥、广深港高铁、深圳湾公路大桥等的建成都进一步促进香港与内地的联系;内地也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趟快车”开始,不断向香港供应活猪、蔬菜等食品,香港市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水、电、气也离不开内地源源不断地支持。
图为2018年9月23日凌晨5时,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投入服务,香港西九龙站迎来第一批乘客。(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创新科技与文化艺术更是近年来中央支持香港发展的亮点。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香港科学家更多地参与到国家航天项目的建设,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于2022年7月向公众开放,香港更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
“太火爆了,‘排队’排了一早上,才能成功进入官网抢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门票日前网上开售,香港市民林小姐也积极在网上“抢票”,希望第一时间前往观展。
和很多港人一样,林小姐对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开放十分期待,而她亦深知,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中央对香港长久以来的全力支持。
香港特区首任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希望在未来,香港可以更好地为国家服务、同时自身也从国家发展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