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姑娘
彝族,是中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657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彝族自称繁多,因地而异,有“诺苏”、“密撒”、“罗罗”、“撒尼”、“阿细”等。1949年后,以“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
彝族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开始在滇池、邛都(现四川西昌东南)等地生息繁衍。其中一支以“昆明”为名,在今云南洱海周围从事农牧生产,于8世纪前后建立了“南诏”政权。
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6种方言。彝族有自己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文字总数达一万多个,大约形成于13世纪。1957年透过了彝文规范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试行。
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宇宙人文论》用问答形式论述自然观,是彝族哲学思想史上的重要论著;《西南夷志》对研究彝族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还有被译为多种文字并在国内外广为流传的《梅葛》、《查姆》、《阿鲁举热》等史诗。流行的民间集体舞是“跳乐”。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
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是副业,手工业生产也相当发达。
彝族服饰形式众多,男子喜穿黑色窄袖左斜襟上衣和多褶宽大长裤,缠包头,并在包头右前方扎一细长锥形的“英雄结”;女子喜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有的系围裙和腰带,缠包头;男女外出时,喜披“擦尔瓦”,“擦尔瓦”形如斗篷,长可及膝,下端缀以长穗,用羊毛织成,多为黑色。住房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四川凉山地区多为土木结构,俗称“瓦板屋”。云南则平顶土房较多,俗称“土掌房”。广西是形似“干栏”式的住宅。
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民间传统节日很多,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火把节,为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一般要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大多数彝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杂粮面、米为主食,肉食则以猪、羊、牛肉为主;日常饮料有酒、有茶,以酒待客,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饮酒时大家常常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边谈边饮,端著酒杯依次轮饮,称为“转转酒”。
(据新华网资料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