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服饰
黎族是聚居在中国最南端海南岛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中部的通什镇、保亭等地,人口111.0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
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的。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于唐代未期,沿用至今。
黎族有自己的语言,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不少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
在历史上,黎族的棉纺织技术十分发达,曾遥遥领先于汉族和其它民族,其所织黎锦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有“光辉艳若云”的美誉。元朝时期,流落到海南的松江府华亭县(今属上海市)妇女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到了先进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回到家乡后加以改进传播,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下游地区棉纺业的发展,掀起了在中国持续数百年之久的「棉花革命」。这也是黎族人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贡献。
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其中“三月三”是黎族特有的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三,黎族同胞带上自家腌制的山菜、酿好的米酒、做好的糕点去看望寨内有威望的老人;年轻的男子则结伙外出狩猎、打鱼,姑娘们烤鱼、煮饭。夜幕降临,小伙子们跳起了传统的黎族舞蹈,男女青年对唱山歌,一旦情投意合,姑娘则把亲手编织的七彩腰带系在小伙子的腰间,小伙子也会把耳铃穿在小姑娘的耳朵上或把发钗插在姑娘的发髻上。
黎族的禁忌包括忌讳别人当面提及自己先辈的名字等,部分地区还对猫禁杀忌食。
(根据新华网资料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