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华局长,
王辽平司长,
香港工商界的各位朋友,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值此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之际,香港工商界相聚一堂,与专程来港的国家有关部门的官员,共同探讨CEPA项下加强两地服务贸易交流与发展,不断促进两地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加快香港经济振兴步伐。在此,我谨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预祝此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内地与香港经贸交流与合作逐步深化,形成了以内地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为加工制造业基地,以香港为贸易、金融、航运中心的“前店后厂”的分工模式。这种分工模式,在内地特别是珠三角地区IT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推动下,已演变为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充分体现了内地和香港分别在制造业和为制造业提供支持的服务业方面的优势。CEPA在服务贸易领域率先对港开放,为进一步发挥两地各自优势,增强互补功能,形成集成效应,奠定了一个制度性基础。它既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又是一个双赢的安排。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活跃了世界商品市场,也巩固和强化了香港的国际贸易中心地位。2003年,中国贸易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11548亿美元,年均增长16.8%。亚洲近水楼台,从中国得益最大。1995年至2003年,国际贸易年均增长5.3%,亚洲对中国出口增长高达17%,仅2001年以来,东亚出口增量的50%就来源于中国。香港得内地改革开放之先,其独特的中介地位和市场体系在惠及内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丰厚回报。仅1998年至2003年,两地商品贸易总额从1342亿美元增加到1964亿美元,占香港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34%上升到43%,增加9个百分点。
但是,与两地持续发展的商品贸易相比,两地在服务业的合作还显得滞后,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1998年至2003年,香港对内地服务输出从83.6亿美元增加到131亿美元,增加不到50亿美元;香港对内地服务输出占其服务总输出的比重,从25.3%上升到28.8%,增加不到4个百分点。这种状况不但与快速发展的商品贸易不相称,也与蓬勃发展的内地经济不相称。1978年以来,我国GDP实现了年均增长9%的增长速度,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16694亿元,按照现行汇率计算,相当于1.4万多美元,人均达到1090美元。从投资看,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118亿元,增长26.7%;从消费看,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5842亿元,增长9.1%;从出口看,全年出口总额达4383亿美元,增长35%。除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外,目前投资与出口的增速还在发展,其势头一直不减。可以说,内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香港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资基础,两地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充分发挥两地各自的优势,将合作的前景转化为现实,中央政府将服务业对港开放作为CEPA合作的重头戏。这次内地向香港开放服务业市场,比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在时间上超前、范围上扩大、限制上减少。在时间上,中国加入WTO时承诺有过渡期安排,而CEPA已几乎全部提前于2004年1月1日向香港开放,提前了1—3年时间;在范围上,CEPA比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在经营地域和业务领域上有所扩大,如允许香港公司在内地开设零售企业的经营地域扩大到地级市,在广东扩大到县级市,而按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在加入WTO后2年内,才向合资零售企业开放所有省会城市;在市场准入限制上,CEPA在服务业的准入条件、股比限制、部分行业完全或部分享受国民待遇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准入门槛。如CEPA中有关香港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以自然人身份在内地享受国民待遇、取得专业资格、从事专业服务(如法律、保险),甚至在广东省境内允许设立个体工商户等内容,均不在中国加入WTO的承诺范围。这些重大举措,将使香港服务业在竞争上抢得先机,两地服务贸易合作及其相关行业发展必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就在上星期的2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内地与香港专业人士资格互认高层会议上,两地就共同关心的建筑、医疗、证券、保险、会计、法律等六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资格互认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共识。在本次研讨会上,各位官员、专家、学者要进行详尽和权威的介绍,相信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成果。
女士们、先生们,CEPA既是中国推进机制性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先行者,又是支持香港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双赢的稳定器。香港服务贸易率先进入内地市场,是中央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做出的战略安排。我们希望香港工商界的朋友认真研究CEPA,真正弄懂CEPA,加强沟通,密切交流,使CEPA更快、更好地受惠于两地的企业,造福于两地的人民。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