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 页
机构概况
重要新闻
两地交流
经贸往来
粤港合作
涉台事务
青年学生之友
认识祖国
法律法规
服务指南
历史资料
首页 >> 中联办负责人讲话 >> 彭清华

彭清华副主任作主题演讲

尊敬的王鸣博士,
各位嘉宾、各位同学: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香港青年协会举办“祝福祖国”系列活动,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的国家观念和责任意识,很有意义。看到同学们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我想起了自己30多年前的中学时代。我在想,那时,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是有一张平静的书桌。因为,当时中国内地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岁月,很多学校不能正常上课,高考制度也被取消,上大学只是一个非常渺茫的奢望。再往前30多年,也就是我父亲十七、八岁的时候,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我常听他说,是能吃饱肚子。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他只念了几年私塾。现在,我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了,她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是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因为她赶上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可以出去留学,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可以有更好的条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我所讲的三代人的不同愿望,其实折射出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三个不同的年代:新中国成立前的战争年代、“文革”年代和改革开放年代。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青年人的命运始终是与自己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自觉不自觉、意识到或者没意识到,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属于自己的祖国,国家观念是一种最基本的观念,民族感情是一种最圣洁的感情,社会责任是一种最崇高的责任。

  热爱祖国,祝福祖国,需要更多地了解祖国,认识祖国。我们国家大,历史久远,需要了解的东西很多。这里我给同学们介绍4组数字,希望能帮助大家对我们的基本国情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一是,我们国家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地球上有五分之一的人居住在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只有4.5亿人口。到1974年达到9亿,25年翻了一番。从80年代初开始,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逐步降了下来,30年少生了4亿人,接近美国和俄罗斯人口的总和。现在我国每年出生人口约1600万,新增人口近700万,大体相当于一年增加一个香港的人口。我国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和睦相处。除汉族外,少数民族人口总数超过1亿,人口最少的民族只有几千人。我们讨论国家任何问题,都不能脱离13亿人口这样一个基本国情。

  二是,我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还有被称为蓝色国土的广阔海域。陆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列世界第三,相当于25个日本或者39个英国的面积。东西横跨5个时区,南北纵跨5个气候带。既有辽阔的海洋,又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山脉。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夏天上西藏去赏雪。我们的国土面积虽大,但可耕地面积有限。到去年末,我国人均占有耕地1.37亩,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三是,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悠久文明史的国家。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我们的祖先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极其辉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对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开启了人类科技文明的先河。以孔子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哲学思想,对世界思想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历史上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宝库。中国的书法、绘画、戏曲、陶瓷以及千姿百态的民间艺术,充满了东方艺术的魅力。由“贞观之治”开创的大唐盛世到清朝初期“康乾盛世”的上千年间,中国在世界上曾独领风骚。中华文明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典型的东方特征,成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新中国成立至今只有60年,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这60年大体可以分为两个30年。前30年,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后30年,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多年中,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和尊严可言。而今天,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位列世界第三,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三。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9.8%的速度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4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7倍。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之首。随着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的实施,中国已成为国际“太空俱乐部”的重要一员。有的同学可能看过不久前拍摄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讲的是1932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只有刘长春一名运动员,从洛衫矶回国的路费还要靠当地华侨募集。斗转星移,70多年过去,去年我国成功举办了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称之为“真正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夺得51枚金牌雄踞榜首。抚今追昔,全世界炎黄子孙怎能不感慨万千,为自己伟大的祖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中国的发展成就举世公认,但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进程、发展前景等,则存在各种不同看法。有的人视中国的发展为洪水猛兽,“中国威胁论”一度甚嚣尘上。近一个时期,又有人刻意唱衰中国,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发展进程将严重受阻,甚至发生逆转。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这里,我想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与同学们分享。

  一、如何看待国家发展的动因

  探求中国发展故事背后的原因,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可以有多种解读,但有几点非常重要:

  一是中国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刚才讲到,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因此,我们不可能照搬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建国之初,毛泽东主席就提出学习苏联但不照搬苏联。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先生提出要大胆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照搬西方。胡锦涛主席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时指出,归结到一点,就是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此,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又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也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有人怀疑“中国红旗到底能打多久”?邓小平先生指出,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立足于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事实告诉世人,中国的旗帜没有倒,中国改革开放的方针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纷纷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中国,理所当然地对“中国发展模式”重新审视。中国不会输出革命,也不会输出自己的发展模式,但中国有权利也有能力保持自己的发展模式。

  二是社会主义能够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三峡工程到北京奥运,中国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无不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军民迅速行动,展开了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从废墟中抢救了数万人的生命。在更为艰巨的灾后重建工作中,中央做出了“一省帮一重灾县”实行对口支持的重大决策,来自全国各地的10万援建大军连续奋战,创造了3个月时间安置1000多万受灾群众的奇迹。原定3年灾后重建的计划,有望两年时间基本完成。这在发达国家也是难以想象的。

  三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具有一种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制,富有内在活力。这是我们观察“中国现象”不能不注意的一个“奥秘”所在。中国不搞西方的政党轮替和“三权分立”,也不用颠覆政权的方式来改朝换代,而是依靠自已的内在机制来总结经验,纠正错误,集思广益,保持国家发展的正确方向。即使发生“文化大革命”那样严重的错误,也是通过自身的力量来纠正它,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中国的这种自我纠正、自我完善机制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监督与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紧密结合,有效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如何看待国家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发展成就巨大,面临的挑战也异常严峻,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温家宝总理在谈到中国的发展问题时,经常提到“乘除法”。就是说,任何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就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的数目。譬如,中国每人每天如果消耗一斤粮食,这个标准不能说高,但乘以13亿人口,一年就要消耗4745亿斤粮食。中国的粮食如果出问题,世界上谁也养不起。又譬如,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三,这个成就不能说不大,但用13亿人口一除,人均GDP排在世界第100位左右。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止步不前。

  当前,我们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呢?

  一是外部环境的挑战。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来势凶猛,有人形容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劫难,对世界经济的重创远远超过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所不同的是,战争的胜利者可以去追究责任,审判战犯,甚至追讨赔偿,而经济危机没有胜者,危机的始作俑者甚至还分享巨额奖金和花红。中国自己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但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最直接的是出口下降,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加大。

  二是内部条件的挑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算不上资源大国。中国人均拥有的淡水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8,能源和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很大程度上还依赖进口。中国的地区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还有14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随着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更加突出。

  三是发展阶段的挑战。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阶段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关节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失衡加剧,社会贫富差别拉大。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未能跨过这一门坎,使得社会矛盾激化,国家停滞不前。中国目前人均GDP 3000美元左右,正处在这一发展阶段,能否处理好发展进程中各种复杂矛盾,是对执政党的严峻考验。

  根据中国在新阶段面临的新挑战,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要求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注重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如何看待国家未来的前景

  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国家发展的前景呢?我认为可以用“两个有”来概括:有信心、有作为。

  有信心首先是要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形成的综合国力有信心,这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最可靠的物质基础;二是要对经过30年改革开放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宏观调控机制有信心,这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最重要的制度条件;三是要对中国潜力巨大的国内需求有信心,这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最有利的国情优势;四是要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历尽艰辛形成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有信心,这是我们应对各种挑战最有力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任何外敌所征服,也不曾被任何困难所压垮。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造成巨大的冲击,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加重,空间扩大,参与度和影响力加深,这是不争的事实。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中国经济有望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有作为,就是面对国家发展的新机遇,香港完全可以有作为,香港的年轻人更可以有作为。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支持国家发展的过程中,香港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巩固和发展了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地位。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士参观深圳,就感慨他们国家没有一个像香港这样的国际化城市。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早就提出,要再造几个香港,凸显了香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国家发展进程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新兴工商业城市迅速崛起,有人担心香港的地位会不会削弱,甚至被边缘化。我认为不会。香港具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国际化程度高,市场机制完善,法制健全,这是中国任何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随着国家《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大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逆转。当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香港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我相信,只要团结一致,振奋精神,明确目标,找准定位,重新出发,香港这颗东方之珠一定会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也是香港的未来。同学们在完成好自己学业的同时,要关心国家、关心香港、关心社会。毛泽东主席曾对青年人讲过这样一段热情洋溢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胡锦涛主席来香港参加回归10周年庆典活动时特别强调:“青少年是香港的未来和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国民教育,加强香港和内地青少年的交流,使香港同胞爱国爱港的光荣传统薪火相传。”30年前,我们不了解西方,就谈不上了解这个世界;30年后,如果不了解中国,也谈不上了解这个世界。现在,很多外国青年都对中国的发展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些国家兴起了“汉语热”。香港也是这样,据不久前一项调查表明,有六成受访香港大学生表示愿意到内地工作,发展事业。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机会从来只属于有准备的人。希望同学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更多地了解国家,关心国家,热爱国家,服务国家,在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

  同学们,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换来了今天的安定繁荣。我们已经有了30年的快速发展。按照国家未来的发展蓝图,再过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将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亘古未有的“黄金半世纪”啊!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这一代成为现实。我相信,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每位同学都不会置身事外,无动于衷。大家准备好了吗?能做到吗?这里,我想引用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Yes,we can!

  谢谢大家!

彭清华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香港代表团讨论时的发言 2012-03-06
彭清华在广东省2012年香港新春宴会上的致辞 2012-02-06
彭清华在港岛各界新春团拜会上的致辞 2012-01-31
彭清华在香港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2011-09-02
彭清华在香港青年领袖论坛上的致辞 2011-03-26
图片新闻
   
香港各界欢庆回归祖国16周...   “家是香港•伴你起航...   “高校科学营2013”香港区...
   
新来港定居基层学生升读本...   张晓明出席包陪庆英文版新...   张晓明出席“2013美丽广西...
        more...
 
国家领导人论香港
习近平会见梁振英2013-03-18
李克强会见梁振英2013-03-18
张德江会见香港经济民生联盟访京团2013-04-27
more...
 
中联办负责人讲话
张晓明主任《在<包玉刚 我的爸爸>英文版发布仪式上的即席讲话》2013-06-27
张晓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香港代表团讨论时的发言2013-03-08
黄兰发出席香港中国金融协会会员周年大会2012-09-17
more...
 
 
视频信息
   
 
     
   
 
     
 
专题专栏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
香港各界援助芦山地震灾区 >>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 >>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
香港各界援助汶川、玉树地震灾区 >>
走进奥运 >>
关注十七大 >>
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 >>
more...
版权所有: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 地址:香港干诺道西160号 | ICP备案号:京ICP备13023967号